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教育园地 > 教师论文
难忘的劳动课

2023-05-31 18:12:38    作者:□ 蔡明    来源:今日高邮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古二十四节气歌。与现在的初高中生不同,他们了解节气歌以及古代的节日习俗,大都是在语文或地理课上得来的,我们当年则是从劳动课上获知的,第一次听到它,大有久旱逢甘霖、荒漠遇绿洲之感。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到地处五乡交界的吴堡中学读初中,当时的课程比不上现在多而密集,上下午各三节课,每双周有两节劳动课,基本上还是按课务要求安排的。第一次上劳动课,是个下雨天,校长(笔者家父)亲自上课动员。他介绍说,我们国家是个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大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二十四节气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且边说边在黑板上工整端庄地写下节气歌与相关名称。并有谚语与古诗佐证,如“谷雨麦挑旗,立夏麦头齐”,芒种季节“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要求我们抄录背诵。从那时起,我就在心中牢牢铭刻下了这节气歌。现今,央视每每介绍节气特点并配有诗文图画,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

每次劳动课,一般由班主任把任务先派给班长,班长分完工就一起奔向劳动田地,干些学农之活。一般不安排在劳动课上卫生大扫除,教室里很少有垃圾,偶尔有几片水果糖纸,值日生一个大簸箕可等上一星期。学校有二十多亩农田,北大门外左边一块地是小麦水稻轮作,校园南面一大块都种些蔬菜瓜薯,有个瓜农作承包指导,也有个宋老师领种一块地要与之较较高低。瓜农种冬瓜,一个个大瓜白白粉粉的,宋老师种瓠瓜,一条条青青绿绿的,都人见人爱。同学们来了,力气大的翻地挖墒,气力小的翻弄瓜叶用土块压实。抬桶施肥时,桶里要放上葵花叶子,以防粪便溅漫。踩水车灌溉,小男孩们上去一顿猛踩,会把腿脚慢的踩吊在横杠上,哄笑一阵后求饶才会停止。最惬意的是摘择青菜到厨房去,女同学抬着箩筐,甩晃着辫子一路轻言细语哼着歌儿。学生们大都是农村里来的,都会点也想学些基本活。割麦要先割两把打成草要子,垫在地上捆麦秸。给秧田薅草要找出稗草,两者长得很相似,稻子叶子全绿,粗糙有绒毛,稗草杂有白色,颜色深,叶子光滑。逢到挖山芋或收蚕豆的事,不用说,劳动课结束时,女同学们就会从食堂中搬出一脸盆一脸盆烀熟的山芋,八个人一组吃个精光,晚上盐水蚕豆加餐菜也就自然上了饭桌。

如此,在学校农田劳动,大伙干劲没得话说,但有时也因工具不足,少量的走宿生要从家里背着粪桶之类的农具外,大多数住宿的就到附近的生产队去借。学校东边的是五队六队,西边的是十三队,队长村民都有孩子在校读书,关系融洽得很。喊个爷爷奶奶大伯大叔哥哥姐姐的,工具接过来拿了就走,不用回答哪个班级名姓,都知道是中学的学生,到时候放回原来人家门口就行了。父亲因要带头劳动上课,特地到集市上打了把蒲锹,我有时也沾光去用,挖地拆墒手上竟磨出了老茧。队里农活紧了,同学们就来帮忙,破垡、晒场、薅秧草、摘棉花、撒猪脚粪,都干些不太重但耗费人工的活。有时用灰叉撒猪脚粪,还比不上手速度快,但手臭得三天难消气味,也不在意。摘棉花,地里不透风,日光顶头晒,也很少有人戴帽子,除了经济的问题,也没那么娇嫩。“晒黑了皮肤炼红了心”,是那时最时髦的口号之一。村民们也很友善,经常给劳动的同学准备些晚茶小顿子,豌豆饼拿过,糯米粥喝过,生菩荠熟芋头都吃过。

劳动中,有时会出现避免不了的“小插曲”。在秧田里薅草松土,水中有蚂蟥会叮到腿上,带队的老师与村民会教你并帮助处理,一般先拍打几下,然后用力拽下来,扔掉就行了。班上从大中城市随家下放来的几个女同学往往就失声喊叫起来,慌张得“手舞足蹈”,一脸惊愕恐惧。有一次,学校里割麦子,不知怎么的,窜出一条大蛇,足有三四米长,把大伙吓了一跳。可能见人多,蛇也慌张害怕,高抬着头东躲西让,竖摇着两三尺高的上半个身子,拖着长长的下半截快速冲到了操场上,嗖嗖地向前疾驶,让拿着铁叉大锹的老师村民也追赶不上。也就七八秒钟,大蛇由西北向东南方向一路游奔,瞬间在小榆树丛中没了踪影。当时那场景,难得一见的人当时还真有些错愕害怕,可胆大的懂蛇的人很快高谈阔论起来,说失去了一顿美味佳肴,蛇皮可蒙多少把琵琶二胡等,其欢乐得意的风采都写在了脸上。

有一次,上午十点左右,高一班在校田里劳动,忽然有同学发现,远处东边周庄方向冒出了一大团一大团的浓烟。不好,有火情!说时迟那时快,大家立即回宿舍拿上脸盆,奔向火场。全校师生立即停课全员出动,一下子六安河堤上,中学的救火大军在快速飞奔。到了现场一看,火势正旺,而村里壮劳力还在更远处田里。在老师组织下,同学们迅速排起近百米长龙,到河边舀水。正值初冬,码头上跳板高,水位低,水供不上,前方着急。该班团支部书记朱美英同学二话没说脱掉鞋袜、挽起裤脚,跳到漫过膝盖的水中奋力打水,足足坚持了半个小时,等火被扑灭,同学们拉她上岸,两腿已不知麻木,冻得青紫青紫,一阵搓擦后才缓过知觉来。

劳动课上,这样动人的事还有很多,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当时的教育界,也是有这样口号的。几十年过去了,一直感谢学校的合理精心安排,让我们在校几年,从劳动课上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在,我还有的不怕吃苦、勤于做事的精神,可能也是在当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吧。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