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5 20:20:05 作者:□ 市外国语学校初中部 赵桂珠 来源:今日高邮
角色原为戏剧中的名词,指剧本中的人物,后来社会心理学家借用角色一词,代表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所期望的行为。教师按照教学规律从事教学活动,按照特定的职业意识、技能和行为形成了教师这一角色。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新教材、新思想、新理念也对教师这一角色提出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当的角色也越来越多元化。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扮演好哪些角色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呢?
一、是教者,更是学者
传统教学理念中,教师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而要做到这些,必须充当学者的角色。传统教学理念认为“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当今世界,知识不断更新,教育发展日新月异,一次性学校“充电”、一辈子工作“放电”的时代已成为历史,教师仅有“一桶水”是不够的,而应成为“一条奔涌不息的河流”。“无水无以成江河”,“无知无以成教师”。每个教师必须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做一个学者型的教师。学习学习再学习,勤奋勤奋再勤奋。只有做好一个好的学者,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那种“走出师范门,便是教书人”“一次合格,终身合格”的传统理念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现代教师必须终身学习,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发展规律,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法,不断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武装自己。
二、是教师,更是导师
这里的导师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师,而非“硕导”“博导”之“导”。传统教学中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占的是主体地位,向学生灌输知识时,教师把知识掰开、揉碎地喂,烙饼式地练,划重点、押考题,学生失去自我、盲目跟从。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应成为“导师”,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诸如听课方法、阅读方法、观察方法、记忆方法、合作方法等等。这样的导师应该是一切以学生为主,变教师的单向灌输为师生互动,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应该是把学生引领到知识体系面前,让他们自选绘画蓝图。这样的导师也才能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创造能力、增长创造才干、激发创造兴趣。
三、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
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更多扮演的是教学组织者的角色,主要任务是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程序、做好教学调控。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仅要做一个合格的组织者,还要做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具体地说:第一是参加讨论。在讨论中教师予以热情指导,而不是袖手旁观、无所事事。第二是参与评价。对学生的操作、回答问题、板演、讨论发言进行积极的评价。在评价时应因人而异,对于成绩好的,既要肯定正确的一面,又要求他们在创新上下功夫。对于“学困生”要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的勇气,哪怕是完成一部分也要给予肯定;即使离题万里,也不要急于否定。
四、是师长,也是朋友
在传统的“师道尊严”理念下,教师为了维护自己“师长”形象,通常是紧绷面孔、不苟言笑,一幅“扑克脸”。这样势必造成课堂教学气氛紧张,师生之间陌生感、距离感和紧迫感增长。在这种关系下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和教师不同的想法。在新时代下,教师应放下师尊、淡化权威、走下讲台、走向学生,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打成一片。在这种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下,课堂气氛融洽,教师上课轻松、学生如沐春风。要形成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其次要打破年龄限制,了解学生所喜欢的东西,跟学生一起“赶时髦”,积极参加学生的课外活动,在欢声笑语中建立感情。教师应经常和学生换位思维,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体会学生的感受和心理。以长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处理学习、升学、择业问题,解疑释惑;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共享快乐,这样才能扮演好师长兼朋友的角色。
五、是榜样,是楷模
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榜样和楷模。这是传统和现代教学的共通之处。教师是学生每天接触最多的人,是学生重要的模仿对象,因而,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教师时时处处以榜样和楷模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对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积极的影响。学校无小事,事事关教育,“身教重于言教”。如果一个教师不能以身作则,课上一套、课下一套,就难以让学生信服,一方面会影响自己教学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也会使学生对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怀疑。“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教师应时刻提醒自己发挥榜样和楷模的作用。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