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6 20:21:14 作者:□ 市外国语学校初中部 赵桂珠 来源:今日高邮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是检验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与思维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然而,许多学生在写作时常常面临“无话可说”“内容空洞”的困境,其根源在于缺乏对生活化素材的有效积累。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始终秉持“语文即生活”的理念,为学生生活化素材积累提供了丰富资源与方向指引。探究契合统编版教材特点的生活化素材积累策略,对提升学生写作水平、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意义深远。
一、统编版教材与生活化素材积累的关联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在编排上充分体现了生活化的特点。从七年级到九年级,教材中的课文涵盖了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多个维度。例如七年级上册朱自清的《背影》,通过细腻描绘父子间的生活场景,展现了深沉的父爱。这些课文本身就是优秀的生活化素材范例,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如何从生活中选取素材、进行细节描写。
同时,教材中的写作训练主题也紧密围绕生活展开。如七年级的“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学会记事”,八年级的“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学写读后感”等,这些主题都需要学生调动生活经验,挖掘生活中的点滴素材。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树立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的意识,将教材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二、初中作文生活化素材积累的具体策略
(一)立足教材文本,深度挖掘生活素材
教材中的课文是学生积累生活化素材的重要来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生活元素。在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手法,更要引导学生关注文中描写的童年生活场景,如百草园中的趣味游戏、三味书屋里的学习生活等。让学生思考自己童年是否有类似的经历,鼓励学生记录下来,转化为自己的写作素材。
对于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板块,教师也要充分利用。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例,在开展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读书经历、读书故事,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和思想的影响。这些分享内容都可以成为记叙文、议论文中的生动素材,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内容,又培养了学生善于从学习生活中发现素材的能力。
(二)关注校园与家庭生活,捕捉日常细节
校园生活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蕴含着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校园中的人、事、物,如师生之间的互动、同学之间的友谊、校园里的各种活动等。学校组织的运动会、文艺汇演、主题班会等活动,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好素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养成写校园生活日记的习惯,每天记录下校园里发生的有趣的、感人的事情,为写作积累原始素材。
家庭生活同样是素材的宝库。家庭中的亲情故事、生活琐事,都能体现人间真情。教师可以布置“记录家庭生活瞬间”的任务,让学生观察父母的日常工作、家人之间的对话交流、家庭聚会的温馨场景等。通过细致观察,学生能够发现平凡生活中的闪光点,从而积累更多有温度、有情感的生活化素材。
(三)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拓展素材来源
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走出校园,接触更广阔的社会生活,获取丰富多样的写作素材。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写作要求,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如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工厂,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在参观博物馆时,学生可以了解历史文化知识,感受文物背后的故事;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能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观察到社会不同群体的生活状态。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开展自主实践活动,如旅行、采访身边的人物等。旅行过程中,学生可以欣赏不同地域的自然风光、感受独特的民俗文化;采访身边的长辈、行业工作者,能了解到不同的人生经历和社会故事。这些实践经历都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素材储备,使作文内容更加充实、生动。
(四)巧用阅读与影视资源,丰富生活感悟
阅读和影视是学生了解生活、丰富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推荐与生活主题相关的书籍、影视作品,引导学生从他人的故事中汲取素材和灵感。学生阅读《平凡的世界》,可以感受到普通人在生活中的奋斗与坚持;观看电影《你好,李焕英》,能够体会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让学生在阅读和观影后,写下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将作品中的情节、情感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转化为自己的写作素材。
同时,鼓励学生建立阅读摘抄本和观影笔记,记录下触动自己的语句、情节,以及由此引发的生活思考。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捕捉生活素材、表达生活感悟的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作文生活化素材积累需要教师立足统编版教材,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进行探索与实践。通过有效的积累策略,帮助学生打开生活的大门,让丰富的生活素材成为写作的源泉,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实现语文教学的育人目标。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5©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举报邮箱:jubao@gytoday.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