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共享丰收喜悦 同庆五谷丰登

2019-10-10 22:14:30    作者:翁正倩 赵妍东方 文 王林山 郭玉梅 图    来源:今日高邮

 

农副产品晒丰收

进入主会场,“五谷丰登”的景象便映入眼帘,红彤彤的辣椒、金灿灿的稻穗、橘黄色的南瓜、白嫩嫩的萝卜等农产品垒堆在刚收割完的稻谷堆成的粮仓旁,仿若一幅色彩斑斓的丰收图。

在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区,一块块制作精美的展牌,向人们展示着近年来我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各乡镇(园区)高效农业取得的丰硕成果。各类特色农产品整齐有序地摆置在各乡镇园区的展示台上:汤庄镇的山水梨和千纤草护肤品、界首镇的五香茶干和葡萄、周山镇的山芋粉丝和猕猴桃、菱塘回族乡的菱塘鹅以及对口帮扶米脂县的小米和苹果……产品丰富,一应俱全,吸引了众多游人驻足。

“这个是什么瓜?这么大。”“这个是羊角蜜,又大又甜。这些瓜果都是一早采摘的。”在龙虬镇农产品展示台前,羊角蜜、西瓜、香瓜、西甜瓜等瓜果颜色鲜艳、个头饱满,周围围满了欲购买的游人。龙虬镇一沟村副主任陈鼎俊告诉记者,这些瓜果均来自他和该镇大学生村官共同创办的一沟瓜果种植园。2017年,在省农科院副研究员陈哲的指导下,他们率先在我市引入省农科院西甜瓜新品种、新技术,填补了我市自产礼品型西甜瓜的空缺,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带动了周边不少农民增收。记者看到,不到两小时,现场百十个瓜果就被抢购一空,不少游人表示还会去一沟瓜果种植园亲自采摘。“非常开心来到丰收节,通过这个平台将我们的产品推介出去,让更多的人知晓。”陈鼎俊笑道。

在米脂县展示台前,家住龙虬镇的王素琴正在购买着自己心仪的产品。“你看,这个是空心面,都没听说过,必须要买回去尝一尝。还有这种小米,看着卖相就不错。”王素琴将买好的东西一一展示给记者,“米脂县是我市的对口帮扶县,我希望能够为他们尽一份自己微薄的力量,也感谢他们为我们带来如此好的特色农产品。”

 

生态虾蟹“享”丰收

放眼展销区,虾蟹产品最受市民追捧。在王鲜记大闸蟹展示台前,一只只标有“王鲜记”标识的大闸蟹引来不少市民询价。“这一盒160元,共四只,里面的母蟹一只约2.5至2.9两,公蟹一只3.5至3.9两。”销售人员介绍道。

“高邮湖大闸蟹的品质真的没话说!”来自上海的嘉宾陈永新称赞不已。据高邮湖大闸蟹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高邮湖大闸蟹2004年被中国渔业协会评为“全国十大优质名蟹”、2015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2017年更是荣获“中国十大名蟹”称号。今年9月份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组织专家组来我市进行现场考察并进行严格评定,在丰收节开幕式上授予高邮全国第一块“中国大闸蟹生态养殖示范市”牌匾。

生态已成为高邮湖大闸蟹的崭新“名片”,目前,高邮全市螃蟹养殖面积达20万亩,现有规模专业批发交易市场2个,螃蟹养殖、流通经营户38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养殖户千余户,产量8000吨,综合产值逾8亿元。特别令人欣慰的是,一批养殖户在生态养殖的道路坚定前行。获得本次高邮湖大闸蟹品质评鉴特金奖的赵启芳兴奋地告诉记者:“今年的大闸蟹喜获大丰收,预计产量比去年多两成,我们一定将高邮湖大闸蟹的品质做到最优,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仅大闸蟹实现生态养殖,我市的罗氏沼虾也尝试生态养殖。“快来尝尝我们的绿色生态大虾,味道鲜美,肉感十足。”在阳光特种水产专业合作社展示台前,销售人员热情地邀请大家品尝现场烹制的罗氏沼虾。“我们今年与华南师范大学合作,引进生态技术,实现生态养殖,让市民吃得放心。我们的目的是高邮大虾能与高邮湖蟹媲美,闻名全国。”阳光特种水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十佳农民致富带头人戴大喜介绍说,实现生态养殖的罗虾不但口感好,而且个头大,一只罗虾重量可与大闸蟹媲美,最大的可长至三两左右,在江浙沪一带非常畅销。

 

非遗展品助丰收

泥塑、蛋壳彩绘、剪纸、烙画、蛋雕、补锅、老虎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示区,近20位民间艺人共聚一堂,纷纷秀出各自的手艺向农民丰收节献礼。

“为了此次丰收节,早在一个月前,我就开始着手准备作品。”在烙画展台前,张忠展示了他的新作,只见一个葫芦制的茶叶桶上绘制了一条栩栩如生的鱼儿,象征着年年有余的丰收景象。

沿着展示区往前走,已经绣好的几双老虎鞋放置在案头,活灵活现,71岁的沈莲香热情地向游人介绍案头上的布鞋:“这双布鞋绣的是兔子拜月,过去的小孩子都是在中秋节穿,花好月圆,寓意好;这双布鞋绣的是老虎,尤其可爱,小孩子都在端午节穿……”说着话,已有不少游客拿起案头上的布鞋拍起照片。“千百年来小孩子穿老虎鞋,寓意虎头虎脑平平安安,现在的老虎鞋太珍贵了,我们在外面都看不到如此精致的老虎鞋。”前来参加丰收节的游客市民赵晴说道。

除了虎头鞋,还有补锅匠、根雕、打草窝等也受到不少游人青睐。市民刘威和友人边交谈边拿起手机拍照,他告诉记者:“还记得小时候父母忙于农作,就将我放在草窝子里,今天能在现场看到草窝子,感觉特别亲切!”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