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王金高:匠心巧琢 点石成玉

2020-12-03 19:35:36    作者:    来源:今日高邮

□ 通讯员 周雷森 董铂 记者 朱亚萍

日前,记者走进金阳高照玉雕工作室,一排排制作精美的玉器在灯光的照射下散发柔润的光芒。工作室的主人王金高告诉记者,这些都是他的“得意之作”。采访中,王金高不时向记者解说各种玉器的制作特点、文化寓意,讲述他多年玉雕之路的心路历程。

钻研技艺 苦练内功——提高作品思想境界

1991年,王金高高中毕业后,来到高邮龙奔玉器厂。“当时只是想找一份谋生的职业,没想到这一干就是近三十年。”说起与玉雕艺术的缘分,王金高打开了话匣子。一块普通的玉石原料,经过雕刻师之手,蜕变成各种栩栩如生、精美动人的玉器,这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在玉器厂,他从最基本的知识开始学起,阅玉石原料、剜脏去绺、设计定稿、出毛坯、掏堂定型、打磨抛光……王金高潜心钻研雕刻的每一个步骤。1993年,天资出众的王金高被厂领导安排到原邗江玉雕厂继续学习玉器雕刻三年,而后又去扬州玉器厂继续深造。

在三十几年的雕刻生涯中,王金高有幸遇到了两位对他影响深远的玉雕大师——焦一鸣和高毅进。作为焦一鸣的“关门”弟子,王金高在焦大师那对玉器的轮廓造型、布局结构有了新的认知,极大拓宽了视野,作品风格日趋沉稳大气、庄重典雅。

如果说在焦一鸣大师那学到的是框架结构,在高毅进大师那学到的则是雕刻的细节及纹饰处理。细节往往是决定成败的关键,王金高向记者介绍道,细节的处理来源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就拿最常见的荷花来说,荷花的经脉线条、荷叶舒展的层次、春天的荷叶与秋天的荷叶有什么不同……这些都需要在生活实践中细心观察,并充分体现在作品中。王金高通过学习,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提高,作品更显灵动与真实。

大胆创新 独具风格——成立玉雕工作室

进入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时间的沉淀、经验的积累。从业十余年后,王金高慢慢摸索到其中的门道,专攻器皿件,作品以造型独特、简洁大方为特色,立足传统并融合现代文化艺术元素,给人以沉稳大气、庄重典雅的艺术享受。2003年,王金高创办“金阳高照”玉雕工作室,开启了他独立设计、制作玉雕作品的新征程。

“玉雕需要用心、用脑、用手,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容不得半点马虎,打磨的是玉器,也是自己的心性。”这是王金高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说,一件作品从毛坯到出成品,往往需要一年有余的时间。玉雕《日月同辉》(暂定名)就是他近两年潜心打磨的作品,“你看它的构造非常特殊,瓶身有块月亮形状的独特纹理,瓶内有条内链,连接着一块圆形的红皮原料,象征着太阳,从而太阳和月亮互相呼应,因此取名《日月同辉》。”王金高说,《日月同辉》的灵感来源于一个深夜,在思索作品创意的时候,偶然间抬头看见挂在夜空中的月亮,竟和切下来的原石上的纹路十分相似,遂想到这寓意吉祥的名字。一件好的作品,首先立意要高,并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能仅仅是简单的福禄寿。无数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正是他苦思冥想、潜心创作的时候。

好作品还需与时代的主题相呼应,反映当下的时代精神。玉雕《四海升平》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王金高说,明年是建党一百周年,他想以这件作品作为献给党的礼物。“这件玉雕的材料取自红山文化玉种析木玉,两旁雕有象耳,寓意万象升平,瓶身一面利用玉石天然材质雕刻成一条金黄色的龙,四面刻有海水,整件作品象征四海升平万象更新,寓意吉祥。”

像《日月同辉》《四海升平》这样寓意深刻的作品还有很多。作品《果盒》反映当下社会百姓富足、安康的小康生活,《高邮壶》以家乡高邮湖为创作题材,反映家乡人民力争上游、努力奋斗的精神,《福满乾坤瓶》以线条流畅、简洁大方为特点,瓶身首次采用上圆下方的特殊构造,反映中国人刚柔并济的性格特点。

工匠精神 代代相传——传授技艺传承匠心

一件玉雕从工艺品到艺术品,是质的飞跃,需要赋予作品本身丰富的文化内涵。王金高说,在工作之余,他会关注时事新闻热点,并先后到南京艺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日本东京艺术大学进修。他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只有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结合对生活的感悟,才能将自己的思想注入到作品中去,并加以体现。多年来,王金高先后有过百件作品荣获中国玉器百花奖、中国玉石雕刻天工奖等大小奖项。2017年11月,王金高携《福满乾坤瓶》《福寿连体双瓶》等20件作品赴法国卢浮宫参加“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极大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

好的技艺需要代代相传,成立工作室以来,王金高先后带徒十余名,如今金阳高照玉雕工作室有工艺美术师一名,助理工艺师三名,其中一名正在申报“扬州工艺美术大师”。王金高说,老一辈的大师们传承下来的技艺,他也要继续传承下去,不能让活的灵魂失传。

“师傅在教导我们的时候,常常跟我们说,要做出好作品,得先学会做人。”跟师傅学玉雕已有十余年的王迎高对记者说,在师傅那里,自己学到的不仅仅是玉雕手艺,更是作品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精神和做人的道理。

“扬州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玉雕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玉雕大工匠”……种种荣誉加身并没有让王金高忘记一名玉雕人的初心,他说,自己的玉雕之路还很长,他将始终走在玉雕创作的路上,用一名工匠的匠心、用一件件作品精雕细琢自己的人生。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