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14 00:00:00 作者:张丽 来源:今日高邮
卫生院打来电话,要求童童明天去做个血常规检查。放下电话的那一刻起,我脑海中又浮现出上次去医院打针的情景。差不多是半年前了,童童刚到卫生院门口,就开始身体往后赖,到了注射室门口,眼眶的泪水就开始打转转,被我生拉硬拽进去之后,终于放声大哭。我也被医生数落:这么大的人连个孩子打针都控制不好。为此,我很是委屈,孩子小时候都怕打针吧,况且当一个人使出全身蛮力时,即使他是个孩子也是力大无穷的。
从那次打针经历后,我开始时不时地对童童进行潜意识教育。我会对他说:“其实打针并没有那么可怕。我不敢说一点都不疼,那个疼有点不一样,有点像蚊子咬你那样,又有点像你不小心摔倒一般,一会就过去了。”三岁的童童总是似懂非懂地盯着我看。有时候他会插上一句:“妈妈,你怕疼吗?”我也会如实相告:“当然怕啊。”我觉得对待孩子的问题,不能撒谎,应该如实相告,这样他对待自己害怕打针的问题,才能处之泰若。害怕并不可耻,直面自己的怯懦面才是可贵的,这一点家长们从小就应该让孩子明白。有的家长总是认为孩子还小,目前什么也不懂,其实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孩子正处在思维的迅速发展期,他认识外界的能力其实很强,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多取决于我们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我回想了这几个月在对待打针问题上对童童所采取的思想教育,我觉得还是挺有信心的。
第二天雨下得哗啦啦,我还是决定一个人带童童去,童童奶奶要和我们一起去,被我婉言谢绝了。我觉得对待孩子打针这件事,家里参与的人越少越好,特别是最好不要让家里的老人们跟着。这一代10后,家里通常至少有4个老人,有的甚至达到8个,他们对待家里的独苗苗通常是保护有加。经常在幼儿注射室看见这样的场景,家里几个人围着一个宝宝转,孩子打针前本来没什么感觉,可是被身边的一群大人围着,反而使气氛显得异常紧张,无形中孩子到了不哭都不行的境地。所以,我觉得还是我一个人去得好。下午的卫生院化验室静悄悄,我很是高兴,因为这样童童不会受到其他小朋友的影响。果然,他甚至跑到里间主动对采血的医生爹爹说:“爹爹,我要验血。”表现得十分淡定。采血针划过童童手指那一刻,他对我说疼,但是他没有哭泣,对于这个哭点很低的孩子,我真得为他感动。童童的手指被医生紧紧攥着,因为只有挤压才会有更多的血流入采样的毛细血管,我的心扑通扑通,生怕童童会忍不住大声哭出来,但是他没有,只是表情很严肃,我想他的内心肯定和我一样不平静吧。采血完,童童并没有马上离开,他拿着医生“奖励”他的棉花团很开心,他甚至对医生分析血样的仪器还很感兴趣,小眼睛一刻不离盯着电脑看,这时候的我才真正轻松下来,我的童童真的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