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界首半日

2017-06-18 00:00:00    作者:王晔    来源:今日高邮

先去了南大街。从9岁的暑假到20岁的夏天,曾经觉得很长的街道,怎么没走几步就到了头?曾经觉得两边相对着门对门的宽敞,怎么仿佛左眼对了右眼的狭窄?只是这一条路正在做仿古朴之风的修缮吗?因为路的中间挖开了在修整的下水道?像是记忆烙印的指引,在大致方位见到以前的药店,从外面看已经文物一样的保护一新,只是大门紧闭着,我们小时候经常去看脚踩着碾碎药草的亮闪闪的铁轮子,一定早就不在了吧。还有晒着的香橼,那时候那么馋的我们总以为是一个个的桔子。而另一边的过道,曾经我们回家和上学必经的,也一样是崭新的紧闭的大门。不用叹息,有些时光就是回不去了。

后来又跟从妈妈去了北大街,也邀了表妹同往。这一条街也走过多少童年和少年的我们,还有被父母抱着的幼年,一定还有奶奶、舅舅和姨娘吧。北大街也不长,只是小巷子多了些,并且还可以通向更多的方向,可以走到大马路,也可以走到下河边,还有小学校。这里也是我们小时候换一条路径去上学的快乐通道,而且这路与路之间,也有更多种走法。

终于走到了我们现在喜欢称谓的“杨家大院”,虽然多年前已就近卖给了表舅家,而表舅们也上海的上海扬州的扬州,早已空落了那么多年。垫起脚尖、站在高处也看不见里面的样子,只有一棵高大粗壮的枇杷树还枝叶繁茂地看守着这里。

愣愣地站在门外,多想无视门上的铁锁,敲一敲还是推一推门,就会走进去。奶奶还在洗着衣服吗?三婆婆还在摘着小菜地里长着的红辣椒吗?相差一岁的清舅舅和泉姨娘又在拌着嘴吗?而从小就乖的小姨还在赏着她的花吧?

而小孩子的心性,从来是最喜欢热闹的。好像每次东北的大公公回“乡”来,这里就更多人了。老姑奶奶家大强和小林双胞胎舅舅和大他们几岁的萍姨娘也来得更多,有时候还有镇江的二姑奶奶也带了舅舅来。而在川青工作的三公公,也会多回来几天陪他的哥哥。奶奶和三婆婆都在忙着买菜烧菜吧,馋馋的小孩子们闻着大人的酒香也能吃个痛快。那时候虽然生活条件不好,可是大人们从未亏待过我们这几张小馋嘴。

闭上眼睛,仿佛回到了昨天。哪里种着的鸡冠花,奇怪如鸡冠的长相,颜色又那么绛紫,只是怕了有小小的会迷眼睛的种子。哪里摆放着的含羞草,真喜欢那几片碧绿的叶子,而每一片叶子上,又小小的排列着更多组成的小叶子,伸出小指头轻轻一碰,本来舒展的叶子一下子就收缩成揪起来一样的形状,有时候心急了触碰太多次,还得等一会儿它才又偷偷张望般羞羞的再次舒展。哪里种着的蜜桃树,仿佛花谢后青青小桃的结果,就已经馋馋流着口水的张望,直到有一天哪个舅舅姨娘的摘了给我,轻轻撕下几片桃皮迫不及待地抿一口,那香甜的汁水,早已经流满了心房。哪里的房间和床铺,奶奶在夏夜里为我们压的布帐子并且还不停为我们摇着扇。院子里夏夜乘凉的竹席,洗了澡后坐在上面,一片片啃咬着汁水横溢的西瓜,而奶奶在一边哗哗啦啦放水洗着我们换下来的脏衣服。

妈妈和表妹已经走到了堤上,而我还想傻傻地扒着门缝,是不是还可以见到那一个时空的他们和我?多想轻轻地在心里说一声再见。在这里生活过的那么多亲人,有些太老了的带着回忆和思念去了天堂,而有些又回到自己的家乡或是开创了第二还是第三故乡,而我们的“杨家大院”,一定永远铭记和烙印在心头,等着有一天一枚枚捡拾起自己的脚印。

妈妈带我们从中间的一条街巷曲曲折折地回去了,却刚好经过妈妈的表妹家。这位姨娘送我们走出家门,又边走边说了几句。看到一扇古色的后门,她说是博物馆,带了我们进去看。原来界首还有这么多的历史、人物和渊源,叹息自己知识太少。她们是两位姑舅的表姐妹,我和身边的表妹也是,只是不像她们从小长大的紧邻般的亲热。她们回忆着哪里是上小学的地方,又哪里是什么庙子什么牌坊什么庵,也还知道那些古物的石狮子们最后又埋到了什么地方。仿佛她们也穿越着看见了童年,说着过往的艰苦和现在的好日子,脸上总是最满足最开心的笑,虽然皱纹已经那么深。

再走回到北大街的路口。今天久违了的南大街和北大街的现在,都已经看过了,只是那些同学和朋友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应该也少有人在了吧?

夜色笼罩了天空,下午的蓝天白云渐渐一片黑暗。界首半日,依依不舍地告别。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