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邮师”之春

2018-12-25 14:22:14    作者:张树生    来源:今日高邮

面对眼下学校市场化、教育商品化的不良风向,我怀念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温暖如春的“邮师”(原高邮师范)教育,怀念真爱融融的邮师1979级(1)班[简称79(1)班]。深秋的一个黄昏,晚霞满目,天空凝紫,40年前曾任班主任而今年已古稀的我,独自漫步于主体建筑兜底翻新、花木依旧繁茂、教舍空空如也的邮师校园(2014年邮师改名后迁入所属的扬州职业大学,校园闲置),踯躅徘徊于霞光满树、黄叶满地、至今依然枝干茁壮的两株并排站立的百年银杏之下,抚今追昔,浮想联翩,爱心铸就的班魂又一次靓丽地浮现于我的脑际,邮师曾经的春色阳光,牵引我的思绪走进那魅力迷人的新旧历史交替的年代……

生源主要来自应届高中的1979级师范生进校时,邮师正在恢复传道授业的本来面貌,切割小工厂,丢掉小农场,不再种麦种菜,不再喂猪养羊,代表校园建筑景观的两排建于1950年代的平房教室之间的开阔空地上,争奇斗妍的桃李、沁人心脾的睡莲、芬芳四溢的丹桂、暗香浮动的梅花重新安家,四季风姿诱人的树木花草又来赞化育人。家境贫寒的农家子弟、班级学习委员洪美,和其他同学一样,是在杂草丛生、近乎荒芜的“文革”教育环境中长大的,因此百倍地珍惜宝贵的师范生活,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贪多务得、细大不捐”,“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像久旱的禾苗渴望雨水一样贪婪地吮吸科学文化知识。新生入学不久,一天晚自习的铃声响过,教学区的灯火熄了,家住校内的我备课时间长了站起来动动身子的间隙,又习惯性地走到距离不远的79(1)班看看。倏然,透过窗户,我的视线被室内寂静、浓黑背景所衬写出的画面紧抓住:后排的一张学桌上立着一支蜡烛,似豆的火苗在夜色中微微跳跃,扫去摊在学桌上书本笼罩的黑暗,借助黯淡的灯光,可以辨别出座位上的学子那清瘦的面孔,那略微凸显的颧骨。只见他一手握住笔管,一手托着下颌,双目凝视,仿佛在思考着什么。吔,这不是平日学习上遇到疑问总爱打破砂锅纹(问)到底的洪美同学?我在心中啧啧称叹他“焚膏油以继晷”的学习劲头,怕惊动他的凝想深思,放慢放轻脚步悄然走开。第二天,我从家中找出停电才派上用场的那盏煤油灯(它曾随我下乡插队多年,夜深人静常照亮我的知青小屋,伴我温习被中断、荒废的学业),换上新灯芯,把腰鼓形灯身、花瓶状玻璃灯罩擦拭干净,打满煤油(当时煤油上计划,凭证限量供应),然后送给了洪美。洪美同学那支燃烧的蜡烛所记录的一代学子夜以继日遨游于知识海洋的进取风貌,为沐浴于邮师之春的79(1)班留下美丽动人的记忆。

改革没有在一个早晨送走整个社会的贫穷,与生活相关的必需品还全都凭票凭证限量供应,民众普遍缺吃少穿,日子过得相当紧巴。对于苦水中泡大、中学阶段拔尖学霸的79级师范生来说,吃住邮师包了,可是口袋里零用钱掏不出几个钢镚儿,有的甚至连理发的花费也难挤出,浑身上下能穿上没打补丁的衣裳就十分开心、体面了。当邮师校树、两株枝丫参差的银杏掉下最后一片黄叶,操场浅草的枯黄铺上清晨的白霜时,冬日的脚步走进校园。天冷了,同学们床上铺的垫的盖的是否暖和,时时牵动着我的心。记得一天下午正课后,气温骤降,寒风砭人肌骨,我到学生宿舍逐室看视,惊讶地发现居林同学床上叠成方块的被子下仅是一张冰冷的旧草席,眼前迅即闪现课堂上听讲的他单衣薄衫裹紧身子的模样。如何帮助居林御寒过冬,立马成了我不能放下的心事。居林的父母是土里刨食的农民,一年苦到头,所做的工分值拿不回口粮,不得不吃国家的返还粮,除了两间破旧的土基草屋,家徒四壁,找不到一个半个钢镚铜钿——天下家长,哪个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吃饱穿暖睡好?贫困艰难的生活痛苦地夺走了他们应有的抚养能力。晚自习,我把班级干部请到办公室商谈。话题打开,触动了每个人爱的心弦,引发热议,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出主意想办法,一霎时,爱满班级。我从家中铺垫的棉胎中抽出一条,以解居林燃眉之急,且为他向学校申请到一份特殊困难补助。同学们嘘寒问暖,纷纷伸出关心之手:爱萍等同学利用课余时间个把礼拜内为居林赶做出表里俱新、棉絮厚实、尺寸得体的新棉袄,益群等同学去百货商店为居林购置床上大小宽窄合适的垫单、垫褥……校园生活乍暖还寒之际,邮师之春的和煦阳光,扫除去居林心头多年淤积的冰冷,在79(1)班的日志上写下熠熠闪光、令人回味的一页。

春江水暖鸭先知。“文革”的重灾区教育首先感受到春意拂面的改革东风,思想僵化的坚冰开始崩塌、消融:邮师的课堂不再由空洞说教的政治口号所垄断,古今中外学者大师的迷人风采重回三尺讲台;邮师的教师解放思想不再“口将言而嗫嚅、足将进而趦趄”,他们敢言圣者之所未言,发贤者之所未发,崭新的观点迸放出耀目的光芒;邮师的学生也走出“现代迷信”的阴影,他们“我爱老师、我更爱真理”,鄙视守旧,崇尚创新——邮师这株曾被弄得憔悴枯萎、伤痕累累而今吐绿绽翠、焕发生机的教育之树,让包括凌峰同学在内的师范生有了哺育健康精神的良好环境。凌峰非应届高中生,参加过1977年恢复的首届高考,成绩上线达标,因客观原因未能录取。他比同学们平均年长四五岁,谈吐有见识有襟怀,处事稳健,热心公益,团结关心他人,任79(1)班班长,大家昵称其为“班哥”。那年春上,学校差额选举基层人民代表,选举负责人的讲话让师生们普遍地反感不满。关键时刻,凌峰署以笔名的短文《梦中的选举》出现在学校的板报上,批评有悖《选举法》的不良操作,引起上级选举机构的重视,并及时予以纠正。选举之后,我时时张开班主任看不见的羽翼,保护他免受有形无形的伤害。一天下午的晚茶时分,听班级同学说,乡村“三老”为凌峰介绍、凌峰并不接受的对象来校找他“理论”。闻讯,我一个电话把去幼儿园接小孩的任务撂给家属,专门接待她,以防另有用心者趁机做文章。我清楚地记得,我跟“对象”和风细雨地讲述了一番婚姻不能违背男女双方个人意愿的道理,送她离开校门时还与她开了个善意的玩笑:“你也不好,码头送行为啥送梨呢?结果当然分梨(离)了。”未脱料峭寒意的邮师之春,如何催生出凌峰们追求公民权利的喜人新蕾,如何滋润他们的思想解放之花——79(1)班欣喜、自豪地把这火花夺目的师范新日历收进自己的班史。

……

转眼之间,40年过去了。79(1)班有如一篇内容精美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又似一壶年头已久的陈年佳酿,香味弥长,令人沉醉。曾经满怀憧憬、青春无限的师范学子,今日已是桃李满天下、夕阳璀璨的爷爷奶奶。那满载邮师三春之晖的79(1)班,是他们心中思念怀旧的温暖港湾,是他们终生难忘的甜蜜情结——逢五逢十毕业周年的纪念日,他们喜欢和白发童颜的班主任团聚母校,在阅尽邮师春色的百年银杏下寻踪觅迹,漫话师范春天的故事,回顾在这里度过的美好时光……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