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史海钩沉
纪念孙云铸教授诞辰100周年活动记略

2018-12-23 15:43:40    作者:朱延庆    来源:今日高邮

1895年11月17日(农历十月初一)孙云铸(字铁仙)出生于江苏高邮熙和巷北端梁逸湾的孙家巷,故居至今仍在。11岁时,他从离家不远的第一小学转入南京元宁小学,后在江苏省立第一中学毕业。

1920年,孙云铸在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1922年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孙云铸是26位创立会员之一,后来担任多届理事、常务理事、副会长、理事长。

1926年他被公派到德国哈勒大学留学,一年后获博士学位。期间参加了第十四届国际地质大会,提交了很有分量的论文,被选为大会副主席。后又到法国、比利时、英国、捷克、瑞典等国进行野外地质考察,并进行地质、古生物研究。

1929年,他34岁时任北大地质系教授,发起成立中国古生物学会,任首届理事长,后连任多届。

1935年再度访问欧美。

1937年至1946年,任西南联大地质地理气象系教授兼主任。

1946年北大复校,孙云铸仍任地质系教授兼主任。

1948年,孙云铸同李四光赴英国参加国际地质大会,当选为国际古生物学会副主席。

1950年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长。

1952年地质部成立,他为首任教育司司长,直至1960年。其间,他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曾任北京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三届特邀代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凭借在地质专业域内的威望,策划了北京地质学院、长春地质学院、成都地质学院的建立,并创办了南京、武汉、广州、昆明等10所中等地质学校。

孙云铸从1920年至1955年,在北大地质系任教35年。1955年中国科学院成立学部,他任生物化学学部委员,后任地学部委员。1956年地质部地质研究所成立,他任副所长,直至1960年。1960年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成立,他任副院长。

1979年1月6日于北京病逝,享年84岁。其时,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地质局长正在北京开会,其中有一半左右的局长是他的学生,大会特地休会一天,参加孙云铸教授的追悼活动。

孙云铸教授是我国著名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是我国古生物学、地质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我国老一辈影响深远的地质教育家。他在北大执教35年,几代地质学者都受教于他。中国地学部委员(后改为院士)从1955年至1993年共136人,其中孙云铸教授的学生就多达50多人,这不仅在中国学术史上是极其罕见的,就是在国际学术史上也很难见到。汪曾祺与笔者谈过,在西南联大读书时曾经拜访过这位乡贤,他亦感到骄傲。

1995年是孙云铸教授百年诞辰。他的学生和同事王鸿祯、刘东生、孙殿卿、叶连俊、杨遵仪、董申保、马杏垣、郝诒纯等8位中科院院士倡议出版一本纪念文集,并于10月16日在中国地质大学举行纪念活动。纪念活动由北京大学、地质矿产部教育司、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等主办,我有幸成为孙云铸家乡的代表应邀参加。

当年10月15日下午,我抵北京,与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史教研室教授杨光荣联系,住该校招待所,与孙云铸教授的五弟华东师范大学图书情报系主任孙云畴教授同室。云畴教授10年前在高邮见过。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系王绳祖教授亦是高邮乡贤,是云畴教授的嫡亲姨父,5年前病逝。当晚,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于洸来住处看望。他是江苏镇江人,1956年入北大地质系学习,对孙云铸教授非常崇敬,对其经历和成就也很是了解,纠正了一些研究者不正确的说法、看法。他讲了一些纪念孙云铸教授百年诞辰活动的筹备情况,有困难,但克服了。

10月16日上午9时15分,“纪念孙云铸教授诞辰100周年大会”于招待所三楼会议厅举行。大会由地质矿产部副部长、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张宏仁主持,地矿部副部长蒋承松代表地矿部致辞。蒋承松副部长的讲话突出举行孙云铸教授诞辰100周年活动的重要意义,就是要学习他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地质事业。他对古生物和地质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不少领域内是开创性的。他教书育人,刚正不阿,和蔼可亲,培育了几代地质人才,他的卓越业绩给后人留下了珍贵财富,他的高尚品德永远是后人学习的楷模。

王鸿祯院士(历任武汉地质学院院长、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国际地科联地质科学史委员会副主席)介绍孙云铸教授生平。孙云铸教授学术上的主要贡献是古生物学和地层学。他长期从事教学和科研,他总是把教学和科研两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既出成果,又出人才。中国有名的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大多数是他的学生。他的学术著作超过100种,其主要著作中包括古生物学24种、地质学16种等。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郝诒纯院士发言。郝诒纯说,他在西南联大读书时,是从历史系转入地质系的,转系时就得到孙老师亲切关怀。本科读4年,又在孙老师的指导下读3年研究生。1946年他复员后,经孙老师多方面努力进北大地质系工作,在孙老师身边工作6年,深切感到孙老师是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对古生物学和地质学造诣尤深,特别是对古生代和中生代海相地层和无脊椎古动物的研究堪称一代宗师,其广博精深,至今独领风骚。孙老师是我国三叶虫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孙云铸教授几个弟弟都称他为“三叶虫大哥”。汪曾祺在西南联大读书拜访他时,看到他的桌上满是三叶虫化石的标本)。为笔石化石研究作出杰出的奠基工作。孙老师坚持古生物研究为地质学服务的原则,强调对各种地质因素的综合研究,是对地质教育贡献最大的学者。孙老师对地质教育尽心竭力,孜孜不倦,给学生以无穷的力量,认为办教育第一要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以选聘英才为原则,反对门户之见。他极其重视教学基本建设,对配备古生物教学标本十分严格,认为野外是最好的地质课堂。 孙老师很重视主要课程教材的建设,亲自组织人手编写,甚至亲自校改书稿。中国第一本用中文编写的《古生物学》就是在他的鼓励和帮助下完成的。 新中国建立后,孙老师焕发了青春。孙老师说:共产党、人民政府给予我们发挥聪明才智、真正为国家和人民贡献的机会,我们要抓住机会,努力工作。同时,他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参加九三学社、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的相关活动。

北京大学校长吴树青发言,主要讲孙云铸教授在地质系30多年来治学严谨、诲人不倦以及教书育人的精神和丰硕成果,对培养我国的地质人才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副主任张宗祜院士、老一辈学生代表叶连俊院士、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张宏仁、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张弥曼院士(请穆西南秘书长代)、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陈毓川研究员、地矿部教育司司长孟宪来、中国地质大学校长赵鹏大院士、孙云铸教授家乡代表高邮市政协常务副主席朱延庆、孙云铸教授亲属代表其五弟孙云畴教授相继发言。

孙云畴教授讲,1948年大哥与李四光赴英国参加第十八届国际地质大会,回国时谢绝到澳大利亚讲学,经香港绕道朝鲜回国。归来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请他去担任客座教授,待遇优厚。世界五大洲他只有澳洲未去过,这对他是有吸引力的。这时,新中国成立了,他想为新中国做更大更多的贡献,毅然拒绝,经沈钧儒先生安排航线回国。其时,李四光还留在伦敦,经大哥与有关方面联系,为李四光回国铺平道路,后由大哥发急电给李四光,李四光回国后任地质部部长。大哥是特级教授,当过地矿部教育司司长,但从不以学术权威、领导自居,而是虚怀若谷,平易近人。对来访者不论身份地位高低,都一样热情接待。大哥全心地热爱他一辈子所从事的地质事业。1976年唐山大地震波及到北京,他不顾家人的劝告,坚决不离开书房,并用棉被将珍贵的标本覆盖起来,视标本、资料为自己的生命。大哥生活俭朴,决不铺张浪费,衣着朴素、整洁,一年到头穿中山装。一日三餐,家常便饭,家中用的都是旧家具。他不重视金钱,常常接济困难的亲友,而且不在别人面前提及。他公私分明,严于律己,从不用公车办私事,招待人都是自掏腰包,从不向公家报销,而是用他的稿费。他对人宽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恩怨,有老一辈学者的风范。他喜爱京剧,带学生在野外实习时,学生疲劳了,他会哼几句京剧,博得大家的欢欣。他热爱自己的弟妹,对每个人都关怀备至,谁对某些方面有兴趣,他总是细心搜集有关资料供他学习、研究。更重要的是,他对弟妹们所起的表率作用,弟妹们都以他为楷模,在各自的领域内都有所建树。大哥热爱家乡,回高邮时常带弟妹到高邮湖边讲解沧海桑田的道理。喜吃高邮的咸鸭蛋,蛋黄红、松、油;喜吃高邮湖的银鱼、醋汤荷包蛋、焦锅巴稀饭等,喜吃焦家巷的饺面,一直到老都如此。

孙家有三股优良家风:(一)受教育以求上进;(二)独立奋斗;(三)节俭持家。其中以第一项最为重要。

中午聚餐后,与会者合影,北大毕业生合影,我都参加了。

下午2时学术报告会于招待所二楼会议室举行,会议主持人翟裕生。

于洸讲《孙云铸教授在北大》。

韩德馨(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矿业学院煤田地质系副主任、中国煤炭学会泥炭专业委员会主任)讲《孙云铸教授在西南联大》。韩教授是江苏如皋人,对孙老师非常敬佩。在西南联大读书时,孙老师很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女生打篮球时,男生在一旁鼓掌,当时郝诒纯就喜欢打篮球。在做研究生时,校方只发10多天的膳费,其余自筹。孙老师利用他的关系与影响介绍他到附近的中学教化学、地理。学生有什么困难都去找他,他都乐意尽力帮助解决。

项礼文(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讲《中国地质科学院时期的孙云铸教授》。孙老师很关心学生,1962年困难时期,孙老师与学生在野外实习,买些核桃、花生给学生吃。实习的路上,车上坐的全是学生,他怕出问题,买各种烟给司机抽,让司机提提神。他对科研问题看得准,抓得准。海南岛三叶虫的发现,决定了磷矿的发现,很有贡献。

杜汝霖教授讲《略论孙云铸教授对我国前寒武纪地层研究的贡献》。

刘端珣教授讲《孙云铸教授与我国显微构造地质学的早期发展》。

宋春青《北师大地理系教授,中国地质学会二届会长、八届书记)讲《孙云铸教授在北师大》。1924年至1925年孙先生在北师大研究并兼课,献身事业,不讲名利。

杨光荣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史研究室)讲《孙云铸教授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他说,1995年5月19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召开孙云铸教授教育思想研讨会,会上校长赵鹏大院士总结。孙老师为什么受到那么多学生尊敬,传道、授业重要,为人师表更重要!

吴凤鸣(科学出版社编审)讲:孙老师思想敏锐,常常超前考虑问题。他为人谦虚,关爱学生。1959年孙老师《十年来的中国地层学》,竟谦虚地要我修改,这是对我的信任与锻炼。他讲话风趣,文革时在74岁那年的一天,他一人坐在王府井门口的台阶上。我上前问候,他对我说:没有粮票没关系,没有书不行,你们怎么不出书呢!中国古生物学只是综述不行,要出专著,三叶虫、笔石等等。他认为大学和研究室是两个基地,有基地学术就能传承发展。

由孙云铸教授的学生杨遵仪等8位院士发起并由地质矿产部教育司、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大学地质系、中国地质大学等单位成员组成编委会出版了《中国地质科学发展的回顾——孙云铸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共收入46篇论文及专稿,作者大多为我国各地地质学科的著名学者(其中两院院士25人),论文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国地质学科的发展史及有关重要地质问题,这在我国尚属首次,在国外也不多见。不少论文既总结了本学科的专业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还探讨了有关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情况,推动了已有学科和新型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论文集中有一篇《孙云铸教授对中国地质教育的贡献》,署名为地质矿产部教育司。文章写道:在他诞辰百年之际,缅怀他对中国地质教育发展的贡献成就时,我们深切感到孙云铸教授治学得道、育人有方。从中会悟出他许多学术思想和教育方略,现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共有以下五个方面:一、胸怀全局,团结协作;二、兼容并包,博采众长;三、坚持野外实践,重视技能培养;四、春风化雨育人,诚心举贤荐能;五、重视基本建设,推进教学改革。

民革中央名誉主席、百岁老人赵越崎为文集题词,启功教授题写了书名。

孙云铸教授的学生、同事王鸿祯院士在文集孙老师的照片下面以诗赞道:

先生之道  兼恕宏昌

先生之德  煦和休光

先生之学  湖海泱泱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

10月16日、17日,我陪孙云畴教授会见亲友。孙云铸教授的儿子孙超,曾留学苏联,海浪专家,因身体不适,未能出行。儿媳曲玉珍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孙女孙北虹及其夫张晓牧均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今北京科技大学),供职于首都钢铁公司。孙云铸教授的堂弟孙云鸾,上海交大毕业,球木铸铁专家,相当于一级教授。堂侄女孙元,在中国地质大学会计科工作,其夫耿其昌(高邮人)在海淀区审计局工作及其子、孙均来看望。还有一位教授级高工孙理,在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工作,13岁时离开家乡高邮,仍讲一口高邮话。众亲友忆谈孙云铸教授的高贵品德、敬业精神以及对中国地质事业的巨大贡献,无不显露出崇敬深情。

10月18日上午,杨光荣教授将纪念孙云铸教授百岁诞辰活动的录像带送来。正谈话时,中科院李廷栋院士来了,他也是孙云铸教授的学生,因故未能参加纪念活动,特来表示歉意。国家计委副主任袁宝华打来电话,对未能参加恩师的纪念活动,深表遗憾。

10月19日早餐后,我与孙云畴教授向于洸书记、杨光荣教授告别:非常感谢二位及所有工作人员为此次纪念活动所付出的辛劳,孙云铸教授有在天之灵,会含笑于云端。于洸书记说:孙云铸教授的成就是高邮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忙得再多、再累,应该值得。

孙云铸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时间虽短,但策划周、规格高、质量优,已成为中国地质界一件影响深远的历史大事。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