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史海钩沉
二吾照相馆变迁记

2018-12-23 15:49:43    作者:陆家先    来源:今日高邮

三垛镇上的二吾照相馆是一家老照相馆,方圆百里的乡亲都熟悉它。这家照相馆是我父亲陆慰愚于1935年创办的。

二吾照相馆一开始设在三垛镇北头,兼营铁炭生意。照相馆名字由我祖父陆亦奇命名。“吾”即我,真实的我与照片上的我合称“二吾”。父亲总是自己去上海购照相器材,德国的镜头、美国的相纸,真材实料,诚信经营,有口皆碑。二吾照相馆曾开到高邮城的北门大街附近,后因父亲子女多要照顾,无奈又回到三垛镇上营业。

1943年,父亲在三垛镇东三街上买下孙氏的房产作为新照相馆。这房子古色古香,高大宽敞,开北门,跨两级厚条石台阶再跨高门槛方可进门。大厅两侧是东西房间,天井不大,正屋的西边有个很大的院子。父亲设计了三间联通的凹型楼房与正屋相接成口字形。

照相馆是个连家馆,房子里住着我们一家十多人。近20平方米的照相室设在西边的楼上。屋顶盖的是透明玻璃,里面用深颜色的布帘遮挡,照相时根据天时阳光,调节布帘,设计用光。东边的楼上用木板隔了一间狭长的不足5平方米的暗房,洗印照片专用。暗房的两头各有一扇窗子,西头窗子用的是红玻璃(暗房只好用红光),东头是木板窗,窗外与別人家屋顶相连,木板窗平时一直关着。

这间小暗房还有个惊险的故事。三垛解放前夕,反动政府抓壮丁。一天晩上,他们到我亲戚家抓人,知道人在二吾照相馆后,随即到我家门外不停地敲门。父亲入神细听,发觉来者不善,立即要这位亲戚上楼,从暗房东窗出去,躺到屋面上的天沟里。敌人进门捜查,又到楼上寻找,最后只好空手而归。

我祖父陆亦奇晚年居住在东边楼上,房间兼书斋紧靠暗房。祖父上世纪二十年代在上海曾是江苏省督军程德全的家庭教师,书法功夫驰名江沪。解放后是高邮首届政协委员,他吃斋信佛,勤于读书练字,自称浪翁居士。

三垛解放后,二吾照相馆在镇上仍是独家经营,技术业务由我大哥负责。大哥遗传了父亲勤劳好学的基因,拍照、洗片、修底片,样样精通,并练得一手好字。

父亲有时会接到三垛派出所拍摄案件照通知,他就让大哥带上照相机随侦破人员奔赴各地,现场拍摄罪犯作案后留下印迹等,然后回家赶忙洗好照片送到派出所,受到好评。

60年代初,国家遭受自然灾害,二吾照相馆生意也清淡了, 濒临倒闭。父亲利用自已镶牙技术创收,还学会做伞的手艺,赚钱补贴家用,支撑着照相馆经营。

后来,随着三垛中学和小学师生增多,给照相馆带来转机。毎年暑假之前,大哥就会肩扛外拍相机,手拎三脚架,到三垛中学操场上,为初、高中毕业生拍集体照。洗印好的照片上大哥手写的一行秀美毛笔字格外引人注目。

每逢春节,许多人会穿上新衣服,到照相馆拍张照片。这是二吾照相馆最热闹繁忙的时候。照相室里挤满了人,大家排着队等候着。大哥总是认真为每个拍照的人摆好姿势,调准灯光,发觉拍时眨眼的,就即时重拍,一丝不苟。

有小伙子参军到部队后,思念家乡的亲人,亲人们就拍张照片邮递过去。有些人要求快点拿到照片,父亲和大哥总是有求必应,带晚加工,第二天就可以拿到照片了。

文革期间,二吾照相馆因私营性质,受到冲击。但因三垛人民需要照相服务,二吾照相馆仍正常营业。

1981年,南水北调工程造福人民,三阳河从三垛镇穿过。二吾照相馆拆迁了,大哥在镇上的健康路北首重建了楼房,仍旧照相。

改革开放的政策让老百姓渐渐富裕起来,也给二吾照相馆带来生机和活力。大哥更换了照相座机,添置了灯光和布景,新买了各种道具,照相室设计成欧式场景。大哥的二儿子积极协助老爸照相,料理相关业务。

进入新世纪,数码技术飞速发展,傻瓜相机、自拍手机大普及。人们已习惯于自拍自娱,甚至中小学校的学生毕业照也自已拍摄了。二吾照相馆陷入惨淡经营的境地。这时大哥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最终二吾照相馆于2008年关门停业,结束了80多年的风雨历程。

二吾照相馆用影像艺术,为三垛周边男女老少留住了很多精彩瞬间,为许多单位提供了珍贵资料。虽然二吾照相馆已经关门歇业,但它是三垛镇文化历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是三垛几代人的美好记忆,也是三垛陆氏家族的光荣与骄傲。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