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4 00:00:00 作者:第二中学高二(16)班 杨沁煊 来源:今日高邮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三个看似相矛盾的词语,实则却息息相关、相辅相成,考验一个人的智慧、气度、格局。中国科学院院士裘法祖有一句座右铭:“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这是一个智者超然的人生境界,也是检验我们心态的明镜。
做人必须要知足。贪欲历来是人性的大敌,是罪恶的根源,是灾难的祸首。所谓“知足常乐”。君不见,有些“老虎”“苍蝇”贪欲滔天,最终锒铛入狱、悔之晚矣。还不如清贫一世活得潇洒,还不如知足常乐逍遥自在。放纵欲望使人迷途难返,守住欲望做人一生坦荡。
做事情要知不足。做一件事,不能只满足于做过了,而要常反思能不能更成功,能不能更完美,哪些地方还应该改进,哪些缺憾还应该弥补。不能只见己之长、忘己之短。我小学时,偶然有几篇文章被老师推荐到报刊发表,便沾沾自喜,飘飘然了。后来几次作文,都没有高分,不免垂头丧气。沮丧之余我认真反思。几篇发表的文章恰好写的是有生活、有真情感的事情,故而行文流畅、妙趣横生。而当遇到不熟悉、不了解、陌生领域的话题,就文笔艰涩,枯燥无味。不行千里路,不读万卷书,如何做到下笔如有神。只有常思不足,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与做人要知足恰好相反,做学问要不知足。知识海洋浩瀚无极,学习更无止境。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芝诺有一句经典名言:“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只有不知足,才会永持进取之心,汲取更多知识,取得更大成功。
周国平说:“有的人总是在寻找,凡到手的,都不是他要的。有的人从来不寻找,凡到手的,都是他要的。”前者寻找是不知足、知不足,要成为我们做事做学问的态度。后者不寻找是知足,是我们做人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