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09 00:00:00 作者:经济开发区中心初中 全竹贵 来源:今日高邮
近日读了杨澜著的《一问一世界》。杨澜的“问”的道理、“问”的精神、“问”的境界和“问”的追求,对老师很有启发。
“做访谈节目的人是以提问为生的,我们这辈子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不断地提问。但是我们回想一下,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当中有多少环节是在训练我们问问题的呢?基本上没有。我们一直受的训练是回答问题,先把老师教的答案记住,然后在考试的时候再还给老师。”
从杨澜的“问”世界里,老师应得到的启发是老师要常常“问”自己。
首先“问”自己是否是一名合格的老师。老师具备了合格学历,具备了教师资格,考取了教师岗位,看起来就是一名合格的教师了。笔者认为既合格还不能算合格。老师你是否有一颗爱心去爱孩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不算老师。老师要问自己是否对照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要求》,问自己是否遵守了扬州市教师“八不准”,问自己是否执行了高邮市教师“十不准”。问自己师德这关过否?师德是教师从教为师的起码要求,斯霞的“母爱”教育为我们从师做出了榜样。
其次“问”自己是否是一名称职的老师。教师是否称职,关键是看学生。学生对老师满意、欢迎,老师受学生爱戴、尊敬,这样的老师就算称职了。要想让学生钦佩,要想受学生喜欢,老师就得有真本事。这个真本事就体现在教艺高超、教技非凡、教学效果显著而学生负担不重。满堂灌、填鸭式的老师不是称职的老师,搞题海战术、不顾学生身心健康的老师不是称职的老师,放鸭子、混日子的老师更不是称职的老师。
再次“问”自己是否是一名幸福的老师。一名幸福的老师的标准可能很多,但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幸福师生,也就是说成为一名幸福老师的前提是要让学生幸福。老师的幸福是因为学生的幸福,老师幸福着学生的幸福,学生也因老师的幸福而幸福。老师要“问”自己是否教给了学生方法,是否教给了学生思考,是否教给了学生反思,是否教会了学生提问,是否教会了学生感恩,是否教会了学生成人。
杨澜说美国学校的老师特别鼓励学生提问,因此,我们为师的应该学美国的老师,要让学生“问”,要“问”自己是否让学生“问”了。学生“问”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有意义,是否要引导,是否值得推广,是否能够给其他同学以警示,都需要老师常“问”自己。学生能因老师而常有问题并常得到解决的方法,常因为老师而出现新问题并常得到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以至于学生乐学不疲,勤学不已,好学不止。进而学生视老师为朋友,对人生、对社会能产生一些问题并能得到老师的引导。这时的学生可算是幸福的学生,这样的老师可算是幸福的老师。
“生命有无数的可能性,你的梦想还在沉睡,为什么不把它唤醒?”杨澜通过这本书告诉我们老师,老师要常“问”自己。只要这样,老师就会“问”出一片新天地,就会“问”出一个新世界,就会“问”出一代代新人。老师常“问”自己,老师也就会是一个合格的老师,会是一名称职的老师,会是一位幸福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