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16 00:00:00 作者:市第二中学高三(3)班 徐长莽 来源:今日高邮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酒凄然北望。”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秋,一直是文人雅士笔中的意象,他们中或直写秋的肃杀之气,或将自己的情感寄于秋中。于是,渐渐地,秋成了“悲”、“愁”的代言词。
然而,人们只看到了秋的悲凉,却忽略了秋的本质。
秋不等于悲。
是的,秋不等于悲,因为秋还有“傲气”。
九月,树叶凋零的季节里,却有一个特例,那就是菊花。试想想,在满眼都是凋零的枯木的原野里,却有这么几簇正在怒放的白菊,它们显得那么桀傲不驯,那么突出。不是吗?正因为白菊具有了秋的傲气,它才不屑与那些胭脂俗粉争艳。此时,一点看不出它们有丁点的悲伤之感。
这时的秋,就像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事业征途中,意气风发。虽满身傲气,却决不孤芳自赏。
秋不等于悲。
是的,秋不等于悲,因为秋还有“收获”。
站在田埂上,望着满眼随风摇摆、仿佛在向你点头致意的金黄的稻穗,你会悲吗?不会。你只会想到: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站在小土包上,看着不远处正忙着收割稻子、满头大汗的老农,听着机器的隆隆声和孩童悦耳的笑声,你会悲吗?不会。因为这一切无不向你昭示着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此时,秋就像一个已进入不惑之年的中年人:奋斗了大半辈子,终于迎来了收获。于是,他笑了。
秋不等于悲。
是的,秋不等于悲,因为秋还有“奉献”。
秋季,阵阵轻风吹过,拂过凋零的落叶。于是乎,落叶便翩翩起舞,不停地在空中打着旋儿,缓缓地落到地面上。多么诗意的场景啊!虽然,枯叶飞落了枝头,但它们并不后悔,并不悲伤。因为它们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呵护着“母亲”——大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最后时刻,它们毅然选择了奉献自己,燃烧自己,但它们的心底却是微笑着的。
此时的秋,就像一位垂暮的老人,在最后时刻,将毕生的积蓄交给儿子,然后,带着慈祥的微笑去了,升往天国。
读懂了秋,我便读懂了傲气,读懂了收获,读懂了奉献。
秋不等于悲!指导老师 赵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