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6 19:56:23 作者:□ 市汪曾祺学校九(14)班 王昕晨 来源:今日高邮
凌晨四点,我和姐姐打着手电筒登上光明顶。网上攻略称,黄山的日出是从黎明时分悄然铺开的一幕大戏,每一个细节都不容错过。
山顶上劲风呼啸,这时候,连喝杯热水都成了奢望。
忽然,山道上传来了粗重的喘气声。一位身材矮小的中年农妇,穿着洗得变了形的短袖T恤,光脚穿着一双上世纪的解放球鞋,爬了上来。她驮着一个巨大的背包,汗水浸透了头发,顺着眉毛流进了眼睛。上到山顶,她一言不发,找一块山石坐下,将背包拉开。顿时,所有的游客都朝她聚拢来。
原来这农妇煮了一大包的新鲜玉米棒来卖。负重走了几千级台阶,累得她整个人都似乎矮了一截。背包做了保温的棉夹层,玉米棒都是温热的,插着竹签,散发着软糯的清香。十块钱一根,收钱时农妇不厌其烦地叮嘱每个人:“玉米芯子别乱丢,等会儿丢到我这个袋子里,我退你一块钱。”
天边的一线鱼肚白还没有变成橙黄色,趁此机会,我和姐姐安安心心把早饭吃了。玉米棒品种极好,可以把人的嘴唇粘起来。见大家吃得香,农妇满足地笑了。
那她在黄山上卖了多少年煮玉米?25年!头天晚上看天气预报,只要第二天不阴不雨,晚上12点半她就起床煮玉米,凌晨1点半出发将滚烫的玉米背到山顶上来卖。靠着春天卖茶卖笋干、夏秋卖煮玉米的收入,农妇把两个儿子供到大学毕业。
说话间已经有人来送还玉米芯子,农妇果不食言,打开被汗水浸透的腰包,掏出硬币逐一退给人。我好奇这玉米芯子能有什么用,农妇说以前晒干了还能引火做饭,现在家家都用煤气了,背回去也没有用。有人就笑话她自找麻烦,农妇正色说:“我是少挣点钱多费点事,但这样一来,光明顶就干净了。”
不是祖祖辈辈生活在黄山的人,难以理解土生土长的人对黄山的热爱。收完所有的玉米芯子,日出的大幕刚巧拉开,山顶上一片快门的咔嚓声。东方的天际瞬息万变,光影与云海,与每一分钟都在变化的色彩在游戏,在躲猫猫,而将出未出的太阳似一个赖床的小孩,陷在云絮里,不想离开它的窝。约20分钟后,太阳终于臣服于推动它的力量,向上跳了一跳,离开了云霞的包围。山顶上响起一片欢呼声。我这时才发现,背玉米来卖的农妇竟没有忙着下山,她立于人群中,面朝东方,脸上的欣喜与在此第一次看到日出的人一模一样。
下山途中我又遇见了她。农妇面带微笑,说:“你们运气真好,下了十几天雨,今早才放晴,不然也看不到日出;我的运气也不差,卖了70根玉米棒,收回了68根玉米芯子。”
指导老师 郭连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