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3 18:59:27 作者:□ 市汪曾祺学校九(1)班 沈嘉琪 来源:今日高邮
抬头,一缕淡淡的薄烟从烟囱缓缓升起,思绪渐渐随之而去。
几年前对灶膛的记忆主要是在冬天。我经常钻进厨房,来到灶膛前,拿个小板凳,屁颠屁颠坐在正在烧火的妈妈身旁。美其名曰“蹭火”。
妈妈拿着火钳夹一把麦秸塞进灶膛,顿时就“噼啪噼啪”响了起来。里面火星四射,但没有一个会调皮地蹦出来。我赶紧把我冻得惨兮兮的小手拿出来,放在灶口,五指舒展,贪婪地吸收着这温暖。“小懒鬼,干活不积极,这时倒积极了。”妈妈一旁笑道。“要不我们一起?”我不好意思地问道。妈妈刮了刮我的鼻子,继续为我添火了。
近几年回去,进厨房的目的不再是“蹭火”了。
进厨房,扑面而来的便是饭菜的香味。依旧是奶奶系着围裙在老灶前忙来忙去,妈妈负责烧火。案板上是“笃笃笃”的切菜声,锅里是饭与水在跳舞,灶间依旧是麦秸的“噼啪噼啪”声,如此种种,构成了一首灶台交响曲,百听不厌。我是很想加入这“乐队”的,但做饭与我无缘,就在一旁帮忙洗碗。
洗完碗后,随意地望向四周,每次都没有发现什么变化。我赞叹墙壁雪白雪白的,奶奶很骄傲地说是爷爷弄的,脸上挂着满足的笑。
饭后,奶奶与妈妈清理着厨房,聊着家常。暖黄的灯光,晕染了她们的静谧,晕染了墙角的麦秸稻草,灶阁间的瓦瓦罐罐,锅里白花花的碗,以及我与旁边正在趴着休息的小狗。
饭菜喷香,灶台整洁,家庭和谐,真好。
指导老师 乔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