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教育园地 > 学生作文
一碗面的传承

2022-06-29 18:03:57    作者:□ 市汪曾祺学校八(7)班 宋志禹    来源:今日高邮

家乡高邮除了咸鸭蛋,可称一绝的还有一碗阳春面。白底青花的瓷碗承载着阳春面的灵魂——汤料。猪油经过水上漂,化作一层油光。面条出锅携热气入碗,入红汤而不染,在这一场红与白的较量中略胜一筹。外地高邮人回乡,都好这一口,只为纾解自己那淡淡的乡愁。

在成都是五步一家火锅店,高邮却是三步一家饺面店。要想镇住这些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小面馆,只有拥有百年底蕴的焦家巷面馆,才能做到吧。

举头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大的、刻着“焦家巷面馆”的店招,紧接着是那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百年老店”牌匾。金碧辉煌的外墙,雕龙刻凤的屋檐,都在阳光下闪着光。如果不是这如织的人流,我甚至都要怀疑这里到底是不是面馆了。

焦家巷面馆的生意实在是兴隆,我和妈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从门外挤进去。挤进去也不好受,虽然空间很大,但是都挤满了人。实在抢不到位置的,就干脆站着吃,一手端碗,一手拿筷,吃得不亦乐乎。面也不是单纯的光面,很多都淋上了一道浇头,像青椒肉丝、爆炒腰花,不仅没掩盖面原本的味道,反而从另一形式上为其添光加彩。

面好了。老师傅开始从锅里往外叉面。一碗碗面,从老师傅的手里,传到他徒弟的手里,再传到众位食客的手里。早已把灶台围住的食客们顿时一哄而散,我也端着面,回到自己的位置。

眼前这碗散发着浓烈香气的面,如同一位绝代佳人,红汤为裙,白面为肤。试探性地下筷,将面送入口中,顿时,汤汁放肆地在舌尖上溅开,近乎野蛮地掠过无数的味蕾,浓郁的味道如同爆炸一般传向嘴里的每个角落。缓慢地咀嚼,面条被切成细小的碎片,游移于齿间。根本不需要下咽这种动作,独特的香气便自动随着汤汁滑进喉咙深处。

离开时,我带着敬意重新仰望那“百年老店”牌匾。听妈妈说,20年前她在这附近上师范时,这里的雕栏画栋还只是一个破旧的小木屋,好像随时就要塌下来。那个“百年老店”还只是门口的一面旗子。屋里乱七八糟,地上全是木柴,墙边一堆杂物。正是这样一个脏乱差的环境,却孕育并传承了高邮最具特色的面。如今面馆已有四代传人,有的可能是因为迫不得已才来从事这份职业,但他们都坚守了下来,并找到自己的接班人。这就是传承。焦家巷的面,也在这一次一次的传承中得到改良。可以说,今天的这碗面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百余年过去,面馆在变,面馆里的人也在变,可这一份传承却始终未曾改变!

何为传承?一碗面而已。            指导老师 王子瑛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1©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