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3 20:41:47 作者:市城北实验小学 六(1)班 张津瑞 来源:今日高邮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描写月亮的诗篇,有向往的,有思念的,还有祝福的。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的中秋节,更是将月亮这个主题,升华到了最高境界。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据说这一天的月亮是一年中最大最圆最亮的。人们出于对月亮的崇拜,想象出了很多动人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更是为月亮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记得往年的中秋节,我们一帮孩子吃完晚饭,就坐在院子里一边盼着月亮,一边缠着奶奶讲故事。一轮圆圆的月亮渐渐升起来了,外层淡黄色的圆晕,仿佛给月亮罩了一层金纱,让月亮更加动人。家中的长辈们早已在院子里备上一张小桌子,上面摆了月饼、苹果、葡萄、莲藕等供品,还有一个带着“兔儿爷”的纸宝塔。爷爷点上一对红红的蜡烛,面对着供桌默默祷告,我们也有样学样,双手合十,闭上眼睛,祈祷着家人团聚、健康平安。这时的月亮好似长了腿,很快就爬到了我们的头顶上。月光洒进院子里,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
“八月十五连枝藕,九月初九焖芋头。”这是汪曾祺爷爷的作品《我的家乡在高邮》里的一句话。作为在高邮湖边长大的孩子,莲藕和芋头是再熟悉不过的食物了,新藕肉质细嫩,鲜脆甘甜,洁白无瑕;芋头用文火焖熟,糯软中带着韧劲。
晚风习习,明月辉映,清幽静谧,好一片人间烟火气。 指导老师 孙彦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