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名城印象
一首“鸭”字歌从古唱到今

2018-12-23 11:54:55    作者:    来源:今日高邮

 
 
 
 
 
 
 
 
 
 

“小小鸭蛋两头光,高邮特产美名扬;鸭蛋为媒做文章,推动经济大步上。烟花三月迎节忙,四方宾朋聚一堂;欢欣鼓舞新歌唱,共铸未来更辉煌。”这首小诗正是高邮鸭文化发展的生动体现。

闻名中外的高邮咸鸭蛋

“天上月亮太阳,高邮鸭蛋双黄。”从这句“宣传语”中可以看出高邮双黄蛋不仅是天地之精华、大自然之恩赐,更是祖先们留给高邮人民的最珍贵的“财富”。高邮鸭蛋具有个头大、蛋黄比例大的特点,且蛋白“鲜、细、嫩”、蛋黄“红、沙、油”。而高邮鸭蛋中的佳品“双黄鸭蛋”,更是蛋黄如血,蛋白如雪,素有“蛋中之王”的美称。高邮鸭蛋因其口味独特,且含有丰富的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锌、锗、硒、钙等微量元素,一直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起。”“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的一声,红油就冒出来了。”这是汪曾祺在《故乡食物》中描述自己对高邮咸鸭蛋的喜爱以及品尝咸鸭蛋时的鲜活画面。

高邮咸鸭蛋作为高邮的城市名片和“形象大使”,自古就是进贡朝廷和馈赠亲友的名优土特产。900多年以前,北宋著名词人秦少游就曾以高邮土特产馈赠其师友——时任徐州太守的苏东坡,并附诗句“凫卵累累何足道”为证。凫,在当时虽指未被完全人工驯化的野鸭,但却明显可以看出,那时鸭蛋不仅已成为高邮人的盘中之餐,更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高邮人以鸭蛋馈赠亲友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每年过完春节回上海,我都要带十几盒家乡的双黄蛋,一些留着自己吃,剩下的送给上海的同事。”在上海工作的高邮小伙戚俊告诉记者,他的同事都很喜欢吃高邮的咸鸭蛋,只要他回邮,同事们都会争着抢着让他给带几盒。

高邮双黄蛋的功臣——高邮麻鸭

高邮麻鸭因其雌性羽毛类似麻雀而得此名,与北京鸭、绍兴鸭并称全国三大名鸭。在高邮,养鸭的历史至少有上千年,高邮鸭是高邮地区广大劳动人民长期培育的结晶。高邮盛产麻鸭,最根本的原因离不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在高邮城的西面,有一望无垠的高邮湖和奔腾不息的大运河;城东是里下河纵横交错的水网地区,高邮麻鸭虽然属于家禽类,但饲养形式不限,既可圈养、旱养及集约化饲养,也可放养。于是沟渠纵横、湖荡连片、无处不在的优质水域资源,便为高邮麻鸭提供了天然的饲养场。再加上水面浮游的、水下栖息的各种小生物,为高邮鸭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千百年来,高邮麻鸭与生态相融,始终保持着自然的品质。

高邮麻鸭兼具了绍兴鸭产蛋量高和北京鸭产肉量高的特点,属于蛋肉兼容型品种,具有生长快、肉质好、潜水深、脂肪含量低等特点。与此同时,高邮麻鸭还具有产蛋率高、蛋品质量好且善产双黄蛋等特性。据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高邮麻鸭年产蛋量在220枚到260枚之间。当年饲养早春鸭当年产蛋,其双黄蛋的比例可达10%至14%,还有少量三黄蛋和四黄蛋。“鸭生双黄,主要是因为高邮麻鸭平时以小鱼、小虾、螺蛳为食;鸭子体格健壮,连续排卵,形成双黄,甚至三黄。蛋黄较红,则是因为麻鸭吃了高邮湖区特有的藻菜,蛋黄易变‘红’。”高邮鸭研究所主要负责人介绍,很多地区的鸭蛋也能出油,但高邮双黄蛋的蛋黄出油程度,以及入口的“绵沙”感,是其它地方的鸭蛋难以比拟的,这一切都离不开它的功臣——高邮麻鸭。

高邮麻鸭与鸭蛋的品牌优势

高邮麻鸭从鸭肉、鸭蛋、鸭血到鸭绒等无一不是“宝”,其中鸭肉可以制成盐水鸭、桂花鸭、琵琶鸭、香酥鸭、卤汁鸭等,口感独特、风味各异。在以高邮麻鸭为原料制成的美味中,尤以“老鸭汤”最受欢迎,其性凉,若配以参、芪等中药材,则为冬令男性滋补之佳品,成为餐桌上最受青睐的传统菜肴之一。

春夏是腌制鸭蛋的最佳时节。每到这个时候,善于腌制咸鸭蛋的高邮人便开始忙碌起来。人们先清洗鸭蛋,然后搅拌黄泥,再将洗净的鸭蛋滚上黄泥后装进密封的坛罐中,只需半个月时间便可煮食。

高邮鸭蛋的腌制方法最初起源于寻常百姓家。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高邮第一家蛋品企业裕源蛋厂问世。自此高邮鸭蛋不仅拥有了自己的品牌,而且加工环节也变得更加专业、正规。1909年高邮双黄鸭蛋参加南洋劝业会陈赛,蜚声海外,次年更远销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2年6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高邮鸭蛋为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即后来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9月13日,在国家质检总局“中标协”主持下,约请全国11名专家,通过了对高邮鸭蛋国家强制性标准的终审,高邮鸭业园被确定为国家级高邮鸭农业标准化示范园。据了解,自1993年开始,高邮通过挖掘和利用双黄蛋这一自然禀赋资源,相继举办了11届“中国双黄鸭蛋节”,充分展示了高邮在产业品质、城市品质、环境品质、生活品质、精神品质等方面的独特魅力。

如今,高邮人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艰苦创业,开发出了“红太阳”“三湖”“秦邮”等一批知名品牌,为高邮鸭产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推动了邮城经济社会的发展。而鸭蛋的品种也由起初单一的咸鸭蛋演变出了双黄咸鸭蛋、松花蛋、真空包装熟制咸鸭蛋等品种,均具有绿色食品的标志。

一首“鸭”字歌从古唱到今  

一首“鸭”字歌从古唱到今。高邮人不仅培育了高邮鸭和双黄蛋这一世间精品,更创造了丰富的鸭文化。20世纪50年代,高邮民歌《数鸭蛋》,以其诙谐、轻快的旋律及浓郁的乡土气息而名震京华,得到周恩来总理的赞誉。后上海电视台专程来邮,拍摄了以《数鸭蛋》为主题的反映水乡儿童生活的专题片,并赴欧美各国交流。跨入新世纪,高邮儿童二胡齐奏《水乡鸭童》,一举获得江苏省民歌、民舞、民乐大赛银奖。如今,高邮鸭和双黄蛋已经成为高邮的名片,成为宣传高邮、促进交往、沟通感情、发展经济的媒介。

高邮湖畔春色美,春江水暖鸭先知。2011年春,中国唯一一座鸭文化博物馆在高邮建成并举行开馆仪式。中国鸭文化博物馆是集科研、科普、收集、珍藏、展销、旅游观光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展馆,可充分彰显中国鸭文化的无穷魅力和内在活力,成为展示邮城个性特色和高邮发展活力的一张“好牌”。

高邮麻鸭和鸭蛋作为高邮最有价值的城市名片和“形象大使”,它不停地推动高邮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同时也无时不在提醒人们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祖先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将这首“鸭”字歌继续吟唱下去。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