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名城印象
天方清韵 回乡都心

2018-12-23 12:00:09    作者: 管玮玮 王林山    来源:今日高邮

——探访菱塘回族乡古清真寺

 
 
 
 
 
 
 
 

三月的一个星期五下午,阳光明媚、气候温和,记者驱车来到菱塘回族乡古清真寺,听见寺内传出悠扬的诵经声,按照回族人的风俗习惯,当地的回族穆斯林当天正在这座古清真寺里做礼拜。

在古寺负责人杨士国的带领下,记者沿着一条平坦开阔的青砖路来到了一个巨型牌楼前,只见牌楼门楣上方刻写着“开天古教”四个大字。杨士国告诉记者,中国伊斯兰学者根据伊斯兰教史和故事传说,结合中国“盘古氏开天辟地”的传统文化,创立了“开天古教”说,因此,内地的清真寺大多悬挂“开天古教”匾额。而所谓“开天古教”,也是中国穆斯林对伊斯兰教的尊称,表示该教与阿丹(亚当)所奉宗教一脉相承。在牌楼的背面,记者注意到,上面还刻有“天方在望”四个字,据了解,这四字表示崇高信仰之意。

穿过牌楼,走进这座颇具清代建筑风格的清真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坐西朝东的“朝真殿”,殿外的两边廊柱上镌刻着一副对联:“心存六大信仰虔诚拜主,身践五项功修忠实做人”。“这就是回族人用于做礼拜的大殿,也是清真寺最重要的地方,每到星期五下午,不但有本乡的回民来到这里,而且外乡的回民也会专门坐车赶来做礼拜,目前,该大殿可以同时容纳100人左右。”杨士国告诉记者。离开“朝真殿”往左,记者跟随杨士国来到了清真寺另一主要场所——清真寺展览室。在这处由8间瓦房联排组成的展览室内,伊斯兰教的起源、发展历史、宗教仪规等都被一段段翔实的文字和生动图片加以介绍和描述。“为了让人们更加熟悉和了解伊斯兰教的文化与发展历程,在对古寺修建的过程中,当地党委、政府专门设立了该展览室。目前,展览室内尚存有6件清代的伊斯兰教展物,也是古寺最珍贵的文物。”杨士国说。从展览室一路向东,穿过一条长廊往南,杨士国一边带领记者参观寺内的一景一物,一边对古清真寺的历史进行了详细介绍。

回族信奉伊斯兰教,凡有回民聚居的地方,必有清真寺。而菱塘回族乡也是江苏省回民聚居最多的区域,因此,在元朝末期,回民在芦柴港东南清真村沙湾建立了当地第一个古清真寺,即过去的“回回湾”。明朝中叶,该寺院被洪水冲毁,一度迁址杨大庄西首,清初因规模扩大再次迁至现址。此后又经历了道光年间的重新扩建,民国年间寺内创办“回教私立回民小学”,民国25年再次翻新重建,最终成为一座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拥有瓦房26间、草房3间、前后3进、两厢3院,布局协调、殿堂巍峨的苏北罕见的清真大寺。据传,在古寺发展的鼎盛时期,寺内光阿訇就有七八个人。到了“文革”时期,宗教活动被视为“四旧”,古寺遭到了占用和损坏。2006年6月,菱塘清真寺正式被明确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按照相关要求,菱塘回族乡党委政府决定以古寺为中心新建民俗风情园,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寺内建筑和寺院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翻修扩建。修建后的古寺,占地面积达到8305平方米,建筑面积有2600平方米,整体布局十分对称严谨,正式成为江苏农村第一大清真古寺。2010年,为了进一步提升古寺的文化品位,体现其休闲功能,菱塘回族乡党委政府又一次花费数百万元依照回族建筑风格,修建了包括小型后花园在内的其他附属配套设施,这些新建筑与古寺的原有建筑相互映衬,共成一体。2012年,这座独特的少数民族古寺成功创成国家AA级景区,并逐渐成为当地乃至高邮一处颇具特色的旅游景区。

除了古清真寺,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菱塘回族乡进镇落户的回民人口也逐渐增加,为了给全乡广大穆斯林群众提供更为方便的宗教活动场所,1995年,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菱塘回族乡又在镇区南首新建了一座华东地区最大的清真寺。该寺紧邻集镇街心公园,占地面积528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内部设施齐全,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宗教色彩。“新清真寺与古清真寺,如今不仅是菱塘回族乡及周边地区穆斯林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更是菱塘伊斯兰教文化艺术和风俗民情的根脉、源泉和最高体现,其知名度与日俱增。如今,每逢节假日,都会有四面八方的游客来菱塘游清真寺、品清真宴,感受少数民族的独特民俗风情。”杨士国说。

文 字 管玮玮

图 片 王林山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