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方邮都”看我市实施品牌战略
2005-10-08 00:00:00 作者:谈嘉山 来源:今日高邮
在刚刚成功举办的第三届中国邮文化节期间,“东方邮都”注册商标申请在市委书记王正宇的亲自过问下,已由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受理,它标志着“东方邮都”这一带有深厚邮文化底蕴的品牌基本“锁定”在高邮。
商标是企业的品牌,品牌是地方经济发展的物质载体,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形象的品牌将给一个企业、一种商品乃至一座城市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社会对名牌的推崇,实际就是成功实施商标战略的结果。高邮双兔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卫东在将高邮地产大米销往外地时,发现对方仅仅换了一下包装,贴上自己的商标就能高价售出。那次偶然的发现,让徐卫东深有感悟:有了商标,产品就像贴了金似的,再也不担心贱卖了。于是他开始注重商标调查,并得出了:商品价格的差别,不仅是质量的差别,更是商标品牌的差别,商品价格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品牌之间的竞争;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拥有自己的商标的结论。基于此,徐卫东于1995年底申请注册了“双兔”商标。经过八年的艰辛努力,“双兔”商标走向了品牌发展之旅,2003年获得省著名商标称号,双兔米业有限公司也一跃成为亿元规模企业。
从徐卫东成功实施品牌战略的历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名品牌的实现需要一个创立和长期发展的过程,企业从商标的“注册”到“知名”,由“知名”到“著名”,再由“著名”到“驰名”,其创牌之路是一个不断追求、锲而不舍的艰辛过程。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没有自己品牌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没有众多名品牌的地方,区域经济难以实现质的腾飞和快速发展。以服装行业为例,我市现有各类服装企业400多家,在省内外都有较高的影响力,前不久,我市还荣膺“江苏羽绒服装制造名城”的荣誉称号。但是,由于相当一部分服装企业的商标意识还比较淡薄,我市现有注册商标还不到10件,大部分服装企业仍然停留在靠“贴牌”加工、为他人“做嫁衣裳”的粗放型经营上,真正属于自己品牌的服装产品寥若晨星,这种状况如不尽快改变,势必影响全市服装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服装企业是如此,我市的灯具、电动工具、电线电缆等一批支柱产业,同样面临着实施品牌战略的艰巨任务。打造自己的商标品牌,这是企业做大做强快速发展的现实要求,更是我市实施追赶式发展,快速崛起,富民强市的迫切需要。
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东方邮都”的商标注册,这告诉我们,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一方面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推动,离不开政策引导和支持;另一方面,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更要进一步增强品牌意识和主体意识,使其成为每个企业经营者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