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评论
放大节庆效应

2005-10-23 00:00:00    作者:羊仁    来源:今日高邮

第三届中国邮文化节已渐去渐远,但是今天再回望节庆那几日的场景,仍让人遐想不已。目前我国许多节庆已面临同质化、曲高和寡的境地,而高邮却成功地举办了三届高规格的,群众参与度较广的邮文化节,实属不易。
不少人在评说其成功的原因时提出了两点,其一“邮文化”是办节特色,其二是紧贴经济的定位。但在如何进一步放大节庆效应方面,笔者以为还可从三个层面上做足文章。
一要激活节庆经济。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了全国2000多个县市中唯一的以“邮”命名的城市,全国唯一的“中国集邮之乡”,全国唯一的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好的盂城驿这些围绕“邮”的特色,举办邮文化节,展示我市近几年来追赶式发展成果,展示高邮人文魅力,彰显高邮丰厚的邮文化底蕴,取得了成功。可以说,邮文化节与高邮已是水乳交融,她已成为除高邮外其他城市(地域)无法雷同的城市名片。既然邮文化节已成为高邮的一种品牌,那么高邮人就有理由挖掘其商业资源的潜力并把这一品牌做大,做强,做足。第一届邮文化节时,全国各地邮迷、游客纷至沓来,当他们在主会场见到吉祥物(高邮麻鸭)时,却怎么也买不到。 所以做足节庆经济文章,还要把节庆本身作为一个金矿来挖?选
二要激发节庆效应。“邮文化”、“邮文化节”是高邮独一无二的品牌,激发、放大节庆效应,也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据笔者所知,1990年北京举办第十一届亚运会,围绕会徽、吉祥物的产品开发,涉猎甚为广泛,仅以生活、学习用品为例,就有旅行包、雨伞、雨衣、书包、手帕、毛巾、T恤、袜子、帽子、手套、手表、文具盒、钢笔、铅笔、圆珠笔、笔记本,直至一些星级宾馆里的窗帘、台布、餐具、洗漱用品等等,令人目不暇接,难以胜数,受到了许多收藏爱好者的青睐。高邮要打造东方邮都,也得首先从激发、放大节庆效应做起,既要巩固办节成果,也要围绕邮产业做强高邮各业经济。
三要激励高邮更高。办节是一个地区形象的展示,也是综合实力的展示。正如吴瑞林副省长在开幕式上说的,祝愿高邮更高。我们高邮人就是要有让“高邮更高”的志气和士气,把邮文化节作为我们高邮人的脸面,一届一届地办下去,而且要越办越好。第四届中国邮文化节如举办,我们应当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对会徽和吉祥物的商业资源开发上、促进各业大发展、快发展上借鉴些成功的经验,把节庆的规格办得更高,同时在更广阔的范围征集邮文化节的节旗、节徽、节歌、吉祥物,并以此激励全市上下加快发展步伐,为真正地把高邮建成东方邮都而不懈奋斗。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