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评论
创新思路 打造邮都

2005-12-25 00:00:00    作者:赵德清    来源:今日高邮

全国2500多个县市、3000多个城市中,高邮是唯一因“邮”而城、因“邮”而名、因“邮”而兴的城市,也是唯一的县级“中国集邮之乡”。“邮”是高邮的生存之根、文化之魂、发展之脉,是高邮独一无二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我们要象建设“陶都”、“瓷都”、“绸都”、“纺都”那样创新思路,以邮为基石,以史为底蕴,促进古代邮驿文明向现代邮文化经济产业加速演变,并辐射到高邮整个经济层面,最终形成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性的“东方邮都”。
打造“东方邮都”,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开拓更快更好发展的新道路。“邮”的核心是信息,“邮”的功能是信息传递。信息化是“邮”的本质形态,知识经济是“邮”经济的最高形态。发展信息化,抢占知识经济制高点,是高邮人的历史责任。打造“东方邮都”,首先要在信息化上求得突破,建设高邮的“光谷”、“数字港”、“信息城”。数字产业、光伏产业已经破题,当前要快速推进画佳集团的数码电视项目、顺大公司的多晶硅项目,并吸引一批产业延伸项目。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也均已发轫,今后三五年还要进一步加大科技进步力度,力争到“十一五”期末承担实施省以上科技项目870个,要让知识经济成为“十一五”大发展快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打造“东方邮都”,要以外向化带动市场化,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邮”存在的价值意义,就是与外界交流,就是外向化。“邮”的外向化,不仅仅是单向的,而是双向、多向的;不仅仅在于招商引资,更多的还在于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人流等一切可交流的物质形态和意识形态。打造“东方邮都”,必须要在全面外向化上做足文章,建设一批可供交流的大市场、大平台。只有充分的外向化,才会有充分的市场化。要抓住全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契机,强势推进服装城、五金城、农贸城、灯具城等市场群体建设,强势推进水乡游、宗教游、文化游、生态游等旅游产业的开发,强势推进星级宾馆、休闲购物等商贸产业的发展。
打造“东方邮都”,要以都市化带动城镇化,推进城乡面貌迅速提升。早在13世纪,意大利的马可波罗就赞誉高邮“城市很大,很繁华”。打造“东方邮都”就是要以县级小城市向大都市的概念跃升,在更高的层次上全面整合、提升区域内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恢复高邮历史上知名华夏、闻名世界的繁华和荣耀。城乡建设规划要站在“东方邮都”的高起点上,重新编制,全面覆盖。尤其是今后三五年,高邮的城市建设要充分体现“邮”的特色,展示“都”的风采。
打造“东方邮都”,要以邮文化带动产业化,全面建设先进文化。打造“东方邮都”的基本载体是传统的邮文化。但在审视欧洲“邮票王国”列支敦士登的发展历程后,我们可以发现,文化特别是区域性文化,只有与产业融合、与经济联结,才会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因此,高邮传统的邮文化必须走产业化之路,而且要以先进文化的建设丰富、发展传统的邮文化内涵。新时期高邮精神、市歌《高邮之歌》等都是邮文化在新时代的新反映,连续举办了三届的“中国邮文化节”是高邮创造的独一无二的金字招牌,打造“东方邮都”口号的提出,更是现代高邮人以先进文化推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聪慧之举。发展邮文化经济产业,要突出发展与邮产业、电信产业、信息产业相关的企业和产品,要瞄准邮政、电信等垄断行业走向民营化的大势,在邮品设计、邮品印刷与发行、邮市培育等方面,早包装、早招商、早引资、早见效。今后三五年,主要就是推进以“651”计划为主体的邮文化、邮产业、邮园区、邮景点、邮市场等项目建设。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