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勺米”体现大精神
2006-06-28 00:00:00 作者:姚正安 来源:今日高邮
开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韩国新乡村运动,对于我们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比如帮扶制度、奖励制度的建立,农民艰苦奋斗、通力合作,部门、企业积极参与、无偿奉献等等。这里面有一个很容易被人忽视的“细节”,更为感人,笔者以为这也是韩国新乡村运动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那就是韩国农村妇女的一勺米行动。
当时的韩国农村非常贫困,农民住房简陋,交通不畅,为了建设新乡村,韩国的农村妇女组成了妇女会,家家准备一只小坛子,在做饭的时候,每天存进一勺米,为建设新乡村筹集资金,至于出工则是不计报酬,通宵达旦。正是这种行为聚成了韩国乡村运动“勤勉、自助、合作”的精神,从而有力地推进了新乡村运动。比较起当初的韩国新乡村运动,我国新农村建设不仅从中央到地方投入巨资,而且我国农村的基础条件明显优于当时的韩国,但一段时间下来,推进的难度还很大,原因何在?笔者以为真正的原因在于我们的农民缺乏韩国妇女的“一勺米”精神,政府推进的热情很高、力度很大,但农民反而成了旁观者。基层干部说,建设新农村难啊,不是完全难在资金上,而是难在农民的觉悟上,要让农民出工,就得花钱,不花钱没人办事,就是开会也要付钱,要让农民掏钱造桥修路简直是不可能的。还有的同志干脆说,农民希望建一个自己不掏钱的新农村。这可能吗?一勺米看似微不足道,但体现的却是大精神,大境界,我们的农民最缺少的可能就是这种精神,这种境界。
新农村是农民的新农村,农民是最大的受益者,也应该是新农村建设的最有力的支持者和建设者,农民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因此,现在最要紧的工作还不是农民集中居住区等工作的推进,而是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教育农民、组织农民,让农民真正认识到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性、必要性,发扬韩国农村妇女一勺米的精神,进而凝聚为集体精神,民族精神,自力更生,互助合作,诚如斯,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才能有实质性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