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又好又快”发展的断想
2007-01-25 00:00:00 作者:韦石 来源:今日高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又好又快”发展,这与过去“又快又好”发展的提法有所改变。“好”与“快”两字之调意义深远,反映着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增长方式的转变,评价生活质量核心的转变,也是引领经济发展的基本指导思路。
当前,我们对“又好又快”发展的认识,要注意防止和克服以下三种倾向:一是对立论。有些同志把好与快对立起来、割裂开来,似乎“好就不能快,快就不可能好;好必不能快,快肯定不会好”,把好与快对立起来,把快与坏等同起来,该下的指标不敢下了,该加压的不善施压了,有市场有效益省资源的速度也不敢要了。二是先后论。一事当前,必先“好”起来再说,不“好”则不能快,不“好”则不能讲速度,结果“好”没有真正好起来,发展速度反而慢了下来甚至停了下来,好像为了“好”作出再大牺牲也在所不惜,这是十分有害的。三是标尺论。项目还没上,事情还没干,先在“好不好”的问题上争论一番、理论一番、裁判一番,事必以所谓“好不好”的尺子量一量、算一算,到头来机遇失去,发展疲软,量没有积累,质不能突破,涛声依旧,山河未改,大大违背了“好”的初衷。
好与快,不是文字游戏,而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认识。好在前,是说突出好,但不是不要快,是好中求快。快在前,人们一般理解为突出快,但这也决不是不要好,而是讲究快中求好。无论是“好与快”还是“快与好”,都应追求既好又快、又好又快、更好更快,这才是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好与快,既相对立又相统一。好是有前提的,好与快互为条件、互作底蕴,量变才能引起质变,质变才能实现新的量变。陀螺旋转,能转起来就是好,如果不转了、倒下来了,肯定不好。越好越转,越转越好。陀螺运动是这样,发展经济也是这样。
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大体是从“有没有、快不快、好不好”发展起来的,“有”肯定比没有的要好要强,“有”中有好,“快”中有好,“好”中更好。好与快,永远处在这种既相独立又相渗透的统一之中。如果有谁把“零”和“慢”也当作好,那才是痴人说梦。
好与快,既有统一的尺度又有阶段性要求。“好”有着阶段性要求,也有着螺旋式上升的标准。西方发达国家的“好”与贫穷落后国家的“好”的标准是不一致的,一个还未解决温饱的人与百万富翁的健身要求也是不一致的。大办开发区之初,人们哪里知道还有质量、环境认证的要求,在快办中求办好,在办好中求更快,办后再规范,规范促更好,这也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有些产品上马、销售之日,根本就没有国家标准,逐步由企业标准过度到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好的层次也跟着不断跃升。在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总框架内,分别处在工业化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地区对“好”的尺度是不尽相同的。如果用一把尺子卡到底,就没有产业梯度转移,区域之间的差距会越拉越大,结果是后进地区好不起来,发达地区也会被拖跨,也从根本上好不到哪里去。
我们一定要结合高邮发展的实际,正确处理“好”与“快”的辨证关系,坚持好中求快,以快促好。高邮仍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的发展阶段,经济总量不大、产业基础不强、发展后劲不足仍是制约我们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对高邮的事业至关重要。一事当前,千万不能在“好不好”的犹疑争论中坐失良机,千万不能拿貌似“好不好”的尺子影响发展速度,千万不能用所谓“好不好”的评判挫伤基层发展的积极性。我们所说的“好”,就是要充分彰显和挖掘现有的发展优势,最大限度地集聚市内外各种生产要素资源,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实现速度、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实现区域发展、城乡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相统筹,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我们所说的“快”,就是要坚持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始终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在优中求快、调中求快、稳中求快、好中求快,以有市场有效益的产能大突破,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质态的大提升,全面完成市委九届三次全会所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不断推进更好更快地螺旋式发展,不断推进高邮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