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06 00:00:00 作者:姚正安 来源:今日高邮
──从小岗村农民提出的46个问题想到的
十七届三中全会闭幕后,11月2日,中央电视台一套《我们》栏目,专门就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贯彻落实情况,到我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安徽小岗村,录制了时长40多分钟的特别报道《我们九亿农民》。
录制现场有当年大包干的带头人,有村里的经济大户,有邀请来的外地农民致富能手,有来小岗村创业的大学生,还有全村农民。
在场的人结合本地实际提出了中央如何更好更快地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农资不断涨价,中央是否因此增加对农民的补贴?如何保证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如何解决超生子女的户籍和入学问题?如何加大对丘陵地区土地治理的扶持力度等46个问题。
短短的46分钟,农民们就提出了46个问题。由此,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农民对《决定》有期待,对生产生活有希望,也有很多弄不清的问题。
《决定》是在“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的新形势下作出的,是指导今后十二年乃至更长时间全国三农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但是三农工作和其它各项工作一样,区位不同,基础不同,条件不同,发展状况以及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与问题也必然不同,小岗村农民提出的问题,并不是每个地区、每个村都存在的。甚至中央提出的一些创新的制度措施,在一些地方已经成功实践,比如《决定》提出的“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一项制度,我市早在几年前就进行尝试,如司徒的返租倒包、开发区的土地股份合作社、甘垛镇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等,现在已经向完善提高的方面努力。
但这不意味着我市的三农问题已经解决,只能说,我市的三农问题既有普通性,也有特殊性,需要结合我市实际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如何使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基层、深入农户、深入民心,有针对性地抓好落实,推动三农工作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笔者以为,当前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决定》。《决定》在明确今后三农工作的战略构想、总体要求、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侧重就加强四大建设,即制度建设、产业建设、社会建设和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政策性强,要求高,推进的难度大。如果对《决定》的基本精神不吃透把准,那么,上很难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下很难取得农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三农工作的新局面也就很难打开。因此,必须通过讲座、书面资料、广播、橱窗、版报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决定》原文,宣传《决定》精神,使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特别镇村组三级干部,做到真学、真懂、真信,在思想认识上与《决定》保持高度一致。同时,要把《决定》精神送到村组、送到农户、送给农民,不仅让农民深切地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了解到国家将会采取哪些措施解决三农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农民对照《决定》知道自己还缺什么、差什么,进而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姿态,创新的精神,投身到新一轮三农建设实践中。
二是通过多种渠道征询意见。无论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都是建设的主体,离开了农民的思想解放,离开了农民的创新创造,我们的三农工作就会处于被动地位。而引导农民思想解放,调动农民的创新创造热情的最佳途径,就是真切地了解他们的所想所盼所需。因此,要带着《决定》,借鉴《我们》栏目的做法,组织相关部门和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到村组征询农民意见,听听他们在想些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些什么,再问问他们需要些什么,逐村过堂,掌握个性。但是,工作中,我们常常犯经验主义的错误,还有人持领导高明论,以为自己想的、做的就是正确的,置农民的想法做法于不顾,结果干群之间不能合心合拍合力。殊不知,不管是农业大包干,还是乡镇企业都是农民的首创。在学习贯彻《决定》中,要耐心地宣传教育农民,虚心地听取意见,真心地掌握他们的合理诉求,真正做到“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需、为农民之所求”。
三是通过多种措施推进落实。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农业状况得到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得到改观,但也积累了很多矛盾和问题,比如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分散耕种与标准化建设的矛盾、留守老人与儿童的问题、小型水利建设滞后的问题、农村环境恶劣的问题、生产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决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出的,也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指明了方向道路,提供了制度措施支持。贯彻落实《决定》精神,不是说在短时间内、一下子全部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而是要面对实际扎实加以落实,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那么,解决什么,怎么解决?首先要对农民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看哪些是农民急需要解决的,哪些是近期能够解决的,制定切实可行的近远期规划,并从农民急需的做起,从最容易解决的矛盾做起。其次是走多元化发展之路。问题总是解决在实践中,矛盾总是化解在发展中。要集中精力,凝心聚力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又不能“一条路走到黑”,要从镇村组的生产要素现状出发,高层次规划,高水准推进,做到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群马拉车,持续发展。再次要做好服务。小岗村的农民反映他们在从事农业生产中最缺乏的是新技术、新品种,这也是我市农民所需要的。所以,要将服务重点放在送技术、送品种上,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源节约率。
《决定》强调,“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搞好新形势下三农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尽管三农工作遭遇前所未有的矛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按照中央的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丝不苟地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实践,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我市的三农工作就一定能别开生面,突飞猛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就一定能够如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