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03 00:00:00 作者:本报特约评论员 来源:今日高邮
——贯彻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评论之五
市委九届七次全会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强调要务求实现“三农”工作新突破。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高邮市委关于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坚持走有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奋力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
全面审视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明确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改革开放30年来,我市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改革有力推进、农业经济加快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市累计建成全面小康村140个。但我市的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农村社会事业还比较滞后,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任务还比较繁重。立足这一发展阶段,必须着眼经济社会全局定位农村改革发展,以统筹城乡的理念指导农村改革发展,以新的机制和办法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一定要着力加强制度建设,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有力保障;突出重点环节,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统筹城乡发展,形成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准确把握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抢抓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的新机遇。明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将面临一些新的困难,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和压力加大,特别是农产品价格仍有下行趋势,农民工返乡回流增多,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面临新的挑战等。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仍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从政策环境看,中央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和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形成了有利于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环境。中央和省委把深化农村改革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长期制约农村发展的体制障碍将逐步打破,带来了体制创新的机遇;从上到下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大幅度增加对“三农”投入,增加农业补贴,扩大农业建设规模,带来了争取项目的机遇;支持现代农业,特别是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带来了政策倾斜的机遇。从发展基础看,农村改革30年尤其是十六大以来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为有效应对各种挑战打下了良好基础。从工作保障看,这些年农村干部和农业系统的干部职工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指导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做法好经验,增长了应对复杂局面的本领。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全局意识,坚定不移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着眼全局抓“三农”,抓好“三农”促全局。
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根本要求,确立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的新任务。市委《关于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今后农村改革发展的七大目标:农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2010年超全面小康标准,2016年达1.5万元;现代高效农业快速发展,到2012年高效农业面积达6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0%;农民组织化程度明显增强,到2012年各类农民经济合作社组织总数达800家,覆盖农户60%以上;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到2012年医疗保险、医疗救助、新型农民养老保险覆盖面均达70%以上;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明显改善,到2012年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区域集中供水基本实现全面覆盖;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到2012年 “双带双创”型党员干部达80%以上;全面小康建设顺利推进,2012年全市282个村、22个乡镇(园区)全部实现全面小康。我们一定要按照市委的部署和要求,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紧紧抓住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始终扭住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的中心任务,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根本要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实施“大交通”、“大水利”工程作为重要基础,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根本动力,突出农民增收核心目标,强化农业基础,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公共事业,促进农村和谐,努力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