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03 00:00:00 作者:殷朝刚 来源:今日高邮
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内宏观经济形势趋紧以及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少数企业陷入了困境。党中央、国务院近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省、市、县也纷纷响应积极应对,那么,我市的相关部门该为企业做点什么?
企业是经济的细胞,企业的存亡决定经济的兴衰,相关部门应拿出一些支持企业发展的实质性举措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国家实行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金融部门对一些企业实施贷款的控制和退出,怕有风验,这也理解,银行也是企业,不能做亏本的买卖。但“有进有退、有保有压”,金融部门应对我市的企业进行对照筛选,列出鼓励类、允许类、限制类等不同类型的企业,采取不同的信贷政策。鼓励类企业只要经营正常,应继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优先安排信贷资金,力促企业做大做强;对允许类企业,采用维持存量,适时注入增量的信贷政策,以确保企业正常运转;对限制类企业采取“控制总量、压缩存量”的信贷政策,以促使企业主动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千万不能受大环境的影响搞“一刀切”,惜贷或难贷,而是要“腾笼换鸟”,把收回的资金投放到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项目和产品。
执法和相关职能部门在这个“非常时期”更应“换位思考”,把服务放在第一位,既做“锦上添花”的好人,更要做“雪中送炭”的使者。同时,相关职能部门要多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发展中遇到的困困,鼓励企业负责人精神要振奋,热情和激情不能减,思路和方法不能乱。
当然,企业负责人也应以较好的精神状态,发扬“四千四干”的精神,鼓足信心,迎难而上,有难不畏难,沉着应对金融危机,冷静客观地对待目前的困难,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充分发挥企业职工主人翁的精神,同舟共济,共渡难关,“风雨过后定会见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