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28 00:00:00 作者:本报特约评论员 来源:今日高邮
——贯彻市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评论之三
项目建设是发展之基、富民之本、财税之源。市委九届八次全会提出:“要牢牢扭住重大项目建设务求突破,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提供有力支撑”,对我市各级党政组织而言,就务必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抓开放、抓项目就是抓机遇的理念,坚持项目建设不动摇,全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要强势推进,务求在重大工业项目上取得新突破。应该说,今年上半年,我市重大项目建设总体发展势头良好,新开工1000万元以上项目228个,计划总投资76.6亿元,完成了全年目标的60%;在建项目累计实现投入66.86亿元,完成了全年目标的53.8%。但是,我们也十分清醒地看到,在所实施项目中,亿元以上工业重点项目不多且单个投资体量不大,因此,必须下大力气谋求重大工业项目取得新突破。要重点围绕我市三大产业门类中的八大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实施一批龙头型、基地型、带动型的大项目、好项目,力促30万吨生物质能固型碳综合利用、温州长虹工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快速启动,在10亿元特大工业项目上取得新突破。
要抢抓机遇,务求在重大项目招引上取得新突破。招商引资是项目建设的前提,是根本。我们要始终保持招商引资强劲态势,做到招商热情不断升温、力度不断加大、措施不断硬化。一要围绕重点产业抓招商。按照“构建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壮大核心企业、建设重大项目”的思路,以我市三大产业门类中的八大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广泛搜集信息,着力招引龙头企业和源头企业,承接产业配套项目,拉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二要锁定重点区域抓招商。要以上海、苏南和珠三角等地区产业调整转型升级为契机,积极利用好现有的网络和信息,通过组织驻点招商、敲门招商等各种形式的招商推介活动,不断扩大招商成果;要高度重视外资项目,抢抓机遇招引与我市现有台资企业和优势产业相配套的台资项目,积极争取在邮台资企业将终端产品制造、研发基地向邮迁移,在我市掀起新一轮的招商引资热潮。三要紧盯重点项目抓招商。当前,我市各乡镇、园区要着力加快在手洽谈项目的推进步伐,突出重点,抓紧跟踪,快速签约,全力争取项目早日落户。
要积极谋划,务求在重大项目包装上取得新突破。今明两年,我市要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00个,“十二五”期间,全市要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00个,项目哪里来?加强项目包装谋划是前提,必须要认真做好项目谋划和储备工作。我们要在对现有49个亿元包装推介项目再完善的基础上,加大对国家、省和高邮自身结合实际出台的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研究,再谋划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高邮自身实际的大项目、好项目,尽快落实包装推介项目的投资主体和责任单位,使招商引资有的放矢。同时,我们还要再精心谋划包装一批向上争取项目,进一步加大跑省、跑部的力度,增强信息沟通,全力争取上级支持。相关部门要紧密联动,及时了解政策,吃透政策,对项目进行细化分析,对项目的具体内容进行认真核实;职能部门要建立动态项目库,及时根据政策调整对包装项目进行调整补充,不断提高入库项目的质量。
要一以贯之,务求在重大项目建设环境打造上取得新突破。要坚持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五大园区”,优化产业和空间布局,注重节约集约发展,进一步加大路、桥、水、电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快建设,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良的载体支撑。尤其是市经济开发区、城南经济新区和菱塘光电科技产业园区,更要坚持高端化、规模化,加快推进“飞地开发”和各类“区中村”的规划建设,形成一区多园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在引进大集团、大企业、大项目上不断取得新突破。要继续优化服务重大项目建设的软环境,深化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的体制建设,加大对重大项目建设在土地供应、资金支持等方面的保障力度,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协调服务机制,钝化行政检查和行政处罚,大力营造亲商、安商的氛围,为我市重大项目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外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