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评论
学 习 在 路 上

2010-09-26 00:00:00    作者:张秋红    来源:今日高邮

──高邮市领导干部“周末课堂”百期感言

 

9月26日上午,市行政中心会议室里,座无虚席,鸦雀无声,从市四套班子领导到全市副乡局级领导干部600余人,正在聆听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社科院党委书记、院长宋林飞讲授“如何制订十二五规划”。

这期周末课堂的内容是特意安排的,在十一五即将划上句号的时候,市委邀请专家讲授制订十二五规划的意义作用及重点难点,别有深意。而且在期数上也是一个巧合,这一期正好是高邮市领导干部周末课堂开设100期,也就是说像这样的场面,已经在高邮的不同场所,展现了百回。

回顾九年百期的领导干部周末课堂,作为组织者、参与者,受益颇多,感慨颇深。

高邮市领导干部周末课堂始于2002年,第一期是3月2日请昆山经济开发区研究室主任开讲招商引资专题。每一位高邮人或者于那个时期曾在高邮工作的同志,都不会忘记。那时的高邮,经济建设一直在低位徘徊,被外界称之为“苏中的苏北”。当时,在干部群众中弥漫着浓重的怨天尤人的情绪。面对“追兵越来越近,标兵越来越远”的发展形势,市委冷静分析后认为,这种灰色情绪滋生的缘由,一方面是一部分人对自己的发展基础认识不足,妄自菲薄;另一方面对先进地区、后来居上地区的发展路径、发展措施了解不多;更重要的是一部分人的知识匮乏、能力不足。如何振奋精神,集中精力,找回自信,需要一个最佳突破口和向上的引力。

于是,市委提出了“三逼”,即把干部逼向书本、逼向基层、逼向市场。而把干部逼向书本的措施之一就是开设副乡局级领导干部“周末课堂”,规定每个月安排一至两个周末,让领导干部集中学习,并请省内外的专家学者、领导人和企业家作专题讲授。“逼”,带有很强的行政强制性,其间蕴含着当时市委的苦心、决心和信心。

漫漫百期,内容丰富,涉猎广泛。有宏观层面的理论讲授、形势分析、政策解读,也有中观层面的难点剖析、路径选择,更有微观层面的现身说法。党的十七大以及十七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闭幕不久,即邀请省委党校的专家解读会议精神,制订落实措施;三次邀请省市领导专题讲析“如何发展县域经济”;六次邀请发达地区从县到镇直至村的负责人传授“招商引资”的经验。

周末课堂是理论和知识的快餐。几乎所有参学者都由衷地感到,周末课堂打开了一扇了望外部世界的窗口。大家认为,正是周末课堂让我们随原张家港市委书记秦振华走进张家港,感受张家港精神,让我们懂得“富不天生、穷不生根”,只有大干、快干、干成、干好,才能改变面貌。也正是周末课堂,让我们知道沭阳等欠发达地区是靠什么走出低谷,实现洼地崛起的。

周末课堂是一次次富有成效的导学。一位乡镇负责人说,一开始坐下来,很不习惯,但一期期学下来,收获很大。其收获的不仅仅是点点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授课人的指导、启发,使我们懂得如何学、学什么、学了干什么,点滴积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知识面越来越宽,懂得的也越来越多,运用到具体工作中管用有效。

不离不弃,不松不懈,九年磨一剑。高邮市领导干部周末课堂以其创新的形式、丰富的内容、长期的坚持、显著的成效,得到省、市委的充分肯定,被评为江苏省宣传思想工作的金点子。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学习提振了干群精神,学习开阔了领导者的视野,学习创新了方法措施,推进了实践的加快发展。

无论是新时期高邮精神,还是今天市委倡导的“四干”,无论是追赶跨越,还是创新发展,都是学习内容的有机运用,也是对高邮干部群众良好精神状态的嘉许和期待。

回首九年的历程,可以说,周末课堂开设之时,也是高邮经济社会发展的奋然爬坡之日。九年来,主要经济指标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年年有进展,年年有突破,重点城建工程有序推进,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6平方公里扩展到23平方公里,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城市市民广场、安居房、城河治理等一批民生工程发展迅猛,平安县区创建、生态建设、双拥城创建、人口计生、文化体育、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评估等,获得多项国家、省级殊荣。今年高邮市委提出决战决胜全面小康,一个宣传小康、感知小康、参与小康建设的高潮,正在高邮大地掀起。我们坚信,经过不懈努力,完全可以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高邮经济社会发展又站到了一个新的平台上,高邮参与竞争的底气和实力也将更足更强,

 人在路上,学习在路上。人生苦短,学海无涯。我们正处在信息时代,新理论、新知识如雨后春笋,不学习就会掉队落伍。我们正处在社会转折期、经济转型期,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不学习就会茫然无措。我们正面对着城乡统筹发展、新农村建设以及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的新实践,不学习就会黔驴技穷。

 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循环往复,直至无穷。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我们要善于将学到的理论、知识、技术运用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推进实践,又要善于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摸索实践的规律,丰富和创新理论、知识,措施、方法,推进实践向更高更新的层次发展。这是学习和实践的内在联系,也是学习和实践的本质要求。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这是党中央的睿智和远见。由此,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终生学习,不断学习,善于学习,不仅是党的召唤,时代的要求,也应该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学习的形式、方法可以创新,但学习是须臾也不能放松和停止的。九年来,我们不仅有计划地举办周末课堂,还与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共同举办网上能力提升学习班,把学习的触角延伸到基层党员干部。同时,还面向市民举办了百姓学堂、秦邮文化讲坛,多数乡镇、机关部门乃至社区,也借鉴周末课堂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开展学习。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渐成风气。

 周末课堂还会办下去,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也必将随着形势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兴起来。

 当学习不再需要“逼”,而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习惯时,学习才是生动有趣的,人生才是美丽璀璨的,我们所从事的一切有利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实践才是丰富有效的。

 人事有代谢,学习无穷期。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过程,人类文明因学习而薪火相传,绵延不绝。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