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评论
唱戏・施工・测速

2010-11-04 00:00:00    作者:钱峰    来源:今日高邮

 ——由两幕场景引发的对公权力的思考

  唱戏是文艺活动,施工是生产行为,测速是监管方式,三者本无太多关联,但是笔者目睹的两个场景却让他们有了戏剧性的联系。

场景一是某镇主街道有居民操办丧事,按照习俗搭台唱戏招待亲朋乡邻。由于戏台占用街道过半,有心者在戏台两侧摆放“前方施工”的戗牌以提醒路人。场景二是某高速公路防护栏维修,施工单位在来车方向摆放“前方测速”的戗牌以提醒疾速奔驰的车辆。

两块提醒戗牌,其目的都是为了交通安全,本无可厚非。但是公民个人、施工单位、执法监管者之间因牌子使用而出现的公权升级、公权讹诈、公权滥用,却不能不引发我们深刻的思考。

首先,公权不能升级。居民操办丧事,纯属私务,本不应占用街道,却扛着施工单位的牌子、打着市政工程的幌子。高速公路护栏修复,本可以按照施工规范,实事求是地设置施工标志,却使用交警部门专用的测速提醒标识。于是,个人的事务升级为公共服务行为,单位的公共服务行为升级为行政执法监管行为。公权属于公共所有,个人不得私用,即使是公权部门行使职能也要依法依规,不应该升级、转让。

其次,公权不能用于讹诈。在居民眼里,单位施工对行人和车辆的管理更为有效;在施工单位看来,交警部门的权威远比自己强势。于是,居民用公共服务的名义进行讹诈,达到了顺利占用街道的目的,公共服务单位用执法监管的名义,达到了威吓车辆减速的目的。   然而,公权是用来维护公共利益、维持公共秩序的,如果任由社会成员用于讹诈或者欺骗,则公权一定会失去其公信力和权威性,最终损害的是公权本身。而且这两块戗牌的效用也不会持久,“狼来了”的谎言毕竟只能说一次。

第三,公权不能被滥用。场景一设置的戗牌绝对不是居民专门为难得一办的丧事定制,毕竟还要开支一二百元制作费用,倒像是由某施工单位提供,或者是碍于情面被借用。场景二设置的戗牌肯定是施工单位在“盗名欺世”,相信交警部门不会向其提供这样的标识,但是我们也有理由质疑,交警在巡逻过程中发现施工单位在盗用“前方测速”标志的时候,有没有采取什么措施?公权不能滥用,既不能滥用手中的权力,也不能任由自身职能被他人滥用。否则,自己的法定职权会“缩水”,公众形象会受损。

公权属于公众,授予法定组织来行使。受权者既不能不用,也不能滥用,更不能让公权被他人盗用或者用于讹诈。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我们每一位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都是构建良好社会秩序的“施工者”,都像“被测速”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各类行为规范的考量,也都应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属于社会每一分子的公共权力。

愿公权回归,永远姓“公”!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