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04 00:00:00 作者:本报特约评论员 来源:今日高邮
——四论认真学习贯彻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
“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86亿美元、民资83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37.9%、29%;累计出口10.7亿美元,年均增长25.4%;累计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50个。其中2010年利用外资1.56亿美元,新增民资注册资本100亿元,均增长20%;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5个,比2009年增加15个;竣工投产亿元以上项目30个。开放开发水平和层次的显著提升,为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高邮发展的实践证明,开放开发是推进加快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的强大动力。贯彻全会精神,我们必须进一步全面提升开放开发的水平和层次,努力以开放开发的新业绩推动“奋战十二五、建设新高邮”目标的实现。
坚持强势招商,在提升发展后续力上务求新突破。强化招商引资组织领导体制、机制。开放型经济是“一把手”经济、领导人经济。全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自觉把自己列入招商引资“第一方阵”,各园区、乡镇、有关部门的“一把手”要争做“招商书记”、“招商局长”,担负起招商引资“第一责任”,真正把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常抓不懈,继续推行乡镇、园区、有关经济部门“一把手”外出招商月度督查制度。要通过面向内部选优、面向社会聘优,将肯吃苦、懂业务、善开拓的优质后备干部和专业人才充实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第一线,优化、整合、配强各专业招商分局和专业招商队伍,强化责任、明确目标,全力以赴拓展项目信息、千方百计引介项目落户。突出产业招商重点。要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走向,围绕我市“两新三主”优势特色产业,深掘、精装一批产业补链、扩链、提链项目,加大向外推介力度。要完善落实产业招商“四定”工作机制,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大、带动能力强、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大项目,形成上下游相协调、横向互补发展的产业体系。
发挥企业招商作用。要积极做好本地企业、在邮客商的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他们门路广、商源多的优势,推进“以企引企”、“以商引商”。尤其是充分调动一批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重点企业的积极性,通过合资、合作,收购、兼并,积极引进资金入股参股,开发和延伸产业链产品,扩大企业规模,加快企业发展;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人才、管理经验,开展产学研合作,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素质,促进企业优化升级。放大节庆招商效应。要高效务实组织招商活动,紧紧抓住今年“4·17”第七届中国双黄鸭蛋节暨撤县建市20周年庆典这个时间节点,从早、从紧、从快启动各项招商工作,紧盯“中字头”、“国字号”、世界500强等境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组织多批次小分队深入到外资民资密集区、产业转移密集区开展登门招商、敲门推介,全力掀起节庆招商新攻势,确保节庆期间签约、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力争上半年完成全年60%以上的招商引资任务。
打造龙头园区,在提升项目承载力上务求新突破。要举全市之力加快市经济开发区建设,进一步发挥市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主平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战场,集约、集聚、集群发展主阵地的龙头作用。完善配套功能。市经济开发区要以“国际化、精细化、生态化”的眼光,对“区镇合一”后的功能定位、产业分区、设施配套进行科学修编,优化园区功能布局。加大拆迁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十期工程以及路桥、污水处理厂、变电所、“一港二园三市场”建设,推进休闲会所、关河风光带、外来职工服务中心、学校、大型超市和星级酒店实施,完善配套功能,拓展发展空间,提升承接产业和项目的能力。强化要素保障。市经济开发区要着眼于借得来、用得好、还得起的资金归集和偿还渠道,加快构筑体制畅通、权属清晰、功能明确、监管有力、运行健康、充满活力的投融资平台;要加大对闲置、低效用地处置,盘活存量土地,争取点供土地,推进节约开发;要落实好“飞地开发”政策,鼓励乡镇把更多的重大项目引介到重点园区发展,推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打造园区特色。市经济开发区要科学谋划发展定位,瞄准建设省级创新型园区目标,全力提升服装服饰、电子电气、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软件与信息服务等高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以科技公共服务中心、科技中介机构和行业重点研发中心有机结合的园区科技创新体系,推进园区产业转型升级。菱塘光电科技园区、城南经济新区要按照新兴产业特色基地的定位加快建设,向高新园区、特色园区转型,其它乡镇工业集中区要进一步彰显特色,放大一镇一品优势,实现从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化、高新化发展转变,努力形成布局优化、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体系。
持续改善环境,在提升投资软实力上务求新突破。环境出生产力,环境出竞争力,要以硬措施推进投资软环境建设。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要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公共服务。加大机关部门作风和“窗口行业”形象建设,推进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工作,创新重大项目许可服务“绿色通道”。要推行招商项目服务代理制、跟踪帮办制、集中会办制、挂钩负责制等各项制度,大力开展“万人评议机关作风”“企业点评机关”以及 “三服务”和“为投资者服务月”等活动,努力形成“主动服务、优化服务、创新服务”的服务新风。营造公开透明的政策环境。要围绕降低投资者创业、创新成本,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政策措施,在保持现有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突出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对投资强度高、产出效益好、税收贡献大的重大项目,在做好项目评估的基础上,继续实行“一事一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要落实已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严禁任何部门、单位以任何理由执行不到位或通过其它形式变相收费。营造公开公正的法制环境。要加大“绿卡”保护力度,严格实行企业检查准入制度、经济处罚申报制度、企业缴费登记制度。强化“经济110”功能,及时监督调处企业投诉和纠纷。要深入推进“法治高邮”建设,对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影响妨碍投资者生产、生活的不法行为,加大曝光、处理力度,坚决依法惩治,切实维护外来投资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