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18 00:00:00 作者:殷朝刚 来源:今日高邮
近期,记者在有关乡镇、园区采访,许多企业的老总在交谈中都发出这样的感慨:要素价格“变贵”、生产成本上升,企业虽冲出了“起跑线”,但在“跑道上”缺乏耐力和冲刺的后劲!他们的感慨,再次引出“创新驱动”这一话题。
产业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和产业升级的“助推器”。纵观我市目前的新兴产业、主导产业和传统产业,不可回避地说,还处在一个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阶段。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实际上是一个脆弱的产业,企业的产品也很容易被模仿和复制。如何摆脱这种困境,出路只有一条,就是要把产业技术创新作为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的主攻方向。既然在“技术创新”前面冠以“产业”,我们就不能满足于上几台设备,出一批产品,而是要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相结合,实行技术创新与成果产业化的“双轮驱动”,并充分发挥出产业的技术优势、竞争优势、市场优势。
上半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已近200亿,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43%以上。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尽管我市是光伏项目的“密集区”,享有“全国路灯制造基地”、“全国服装制造名城”、“电线电缆之乡”等盛名,但我们的许多产品却还处在“同质化”竞争阶段,上下游以及外延产品还很少。拿光伏产业来说,企业很多,分布也较广,乡镇、园区都有光伏企业,都在做“拉晶”、“切片”项目,但价值链上的“进攻型”产品、外延产品、“终端”产品却很少。再看我们的高新技术产业,尽管发展较快,但却缺少自主核心技术,产业还处于价值链中的低端环节。如果我们不摆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即使规模做得再大,企业再多,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加工基地,缺少产业分工的话语权和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对此,我们要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机会,着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成长性、高附加值、高带动性的产业,以技术创新引领新兴产业跨越发展、支撑主导产业高端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同时要进一步增强企业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创建能力,提高产业层次和市场竞争力,让“创品牌创天下、得标准得天下”结出硕果。
我们相信,在政府“有形之手”推动和市场“无形之手”的引导下,只要创新以企业为中心、市场引导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努力实现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优势叠加”,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双向融合”,我们就一定能在产业“跑道”上跑得更好、更快、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