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27 00:00:00 作者:杨铖 来源:今日高邮
大运河申遗,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经八载,大运河终于在卡塔尔首都多哈,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从此,历史文化名城高邮也有了首个世界文化遗产,有了一张靓丽而厚重的世界级文化名片,高邮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将极大地促进我市文化遗产保护,提升城市品位,实现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文化、旅游、生态、经济价值叠加汇聚的申遗后时代高邮,如何让大运河再放异彩?近日,市政协召开了“运河申遗成功与高邮发展”座谈会,与会人员就“运河申遗成功与高邮发展”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共话发展。
形成了一个共识。申遗成功只是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在享有一份荣光时,亦伴之一份责任。后申遗时代,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更大、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千万不能有申遗成功就没事了,可以松一松、放一放的思想。申遗成功为大运河保护既带来了新机遇,也带来了新挑战。我们要站在世界遗产的高度,按世界遗产的标准,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把大运河保护好、维护好。
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尊重历史和自然,以合理的方式让文化遗产延续,这是贯穿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就高邮而言,大运河仍是高邮城市发展的动脉,也是中国“北煤南运”的主要通道,还担负着为中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的重任。大运河保护就是要处理好历史文化价值保留、旅游景观利用以及运输功能使用三者间的关系。一是保护好明清运河故道遗址。保留其历史遗迹尤为重要,只能原样展示,千万不能乱盖乱建。二是保护性旅游开发。大运河高邮段沿线文物遗产点众多,文化遗迹保存较好,审美价值高,保护性利用开发也是一种保护,可将它们作为地方的历史文化符号来加以保存,串珠成链,形成独特的运河旅游专线。三是发挥运输功能。目前仍在正常使用的运河河段,由于现代航运的需求,河道的宽度、深浅及码头的数量、位置都会有所改变,在这种情况下,航道、港口等建设必须在保留其历史文化价值的前提下开展,不能无规划、无申报建设。
超前做好谋划工作。一是对外宣传。利用世界遗产地的金字招牌,宣传推介高邮。世界遗产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强大品牌效应和影响力,将极大地提升遗产地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名片,大力宣传高邮作为运河城市、东方邮都的品牌,让世界了解高邮,让高邮走向世界,从而进一步吸引和集聚各方面的优质资源,带动高邮相关产业的发展。二是科学谋划。申遗成功,各地都在抢抓机遇,科学谋划,推动发展。当务之急是要熟悉世界文化遗产在保护和利用上的规则、理念和方法,加强学习和研究,成立专门的班子,及早做好谋划工作,以全景式视野,审视运河高邮段的特殊性,在扬州建设运河第一城的口号下,提出我市运用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品牌和资源,推动高邮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施意见,并组织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务实性研讨。三是加快建设。要充分结合世界文化遗产这张金名片,用好资源,做足文化、旅游、经济等多篇文章,储备、实施一批项目。对运河高邮段港口设置、界首运河大桥、高邮港物流园、城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水文化博物馆等要抓紧规划论证,及早实施。正在实施的运河西堤风光带、环堤环湖公路、运河水上游览线、盂城驿二期扩容、当铺改造等工程,要加快进度,保证质量,力求早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