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05 00:00:00 作者:本报特约评论员 来源:今日高邮
——四论认真学习贯彻市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事关群众能否体面、尊严地生存、生活和发展,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所在。抓住了民生,就是抓住了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抓住了民心。市委十届八次全会强调,要以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充分体现了市委一直秉持的民生为本的理念。只有真正做到以民生为本,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才能实现公平正义的社会之美。
以民生为本,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要求我们既要有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又要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始终以问题为导向推动民生各项工作,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切实保障民生、不断改善民生。
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倾心为民。当前,改革发展的任务繁重,但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民生都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的发展,既要GDP,更要GNH(幸福指数);既要把发展的责任担在肩头,更要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头,这也是市委同步提出“深化改革创新、建设美丽高邮”的用意所在。今年以来,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市上下开展了“双万双千双百”、推进党员干部作风转变“六项行动”、即知即改重点事项等一系列活动,使一批突出的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但民生问题的解决不会一劳永逸,某个问题现在解决了, 可能过段时间还会出现,或者会在其他部位出现;老问题解决了,发展中又会出现新的问题。我们必须始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时刻保持关注民生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哪里出现问题就从哪里解决,哪里问题突出就在哪里加大解决力度,哪些是群众需求最为迫切的问题就从哪些方面优先解决。
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倾力为民。要勇于正视民生问题。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不愿面对问题。如果遇到问题就“捂盖子”“拖字诀”,或者避重就轻,或者讳疾忌医,问题就会越捂越大、越拖越多,解决起来就越难。要善于找准民生问题。问题找不准,民生工作就没有针对性,抓不到“麻筋”、解决不了根本。要按照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提出的“问题不找准不放过”的要求,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认真倾听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诉求,找准影响建设美丽高邮的重大民生问题,研究问题产生根源,寻求问题破解之道。要善于解决民生问题。民生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具体的系统工程,问题千差万别,工作千头万绪。要抓主要矛盾,重点解决好就业创业、教育卫生、衣食住行、社会保障、扶贫济困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和长期积累的“老大难”问题;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件事一件事抓,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把人民群众期盼的事情办实、办好;要完善机制,把工作中形成的、群众认可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加以固化,长期坚持、不断完善,以民生问题的不断解决维护民生、赢得民心。
倾心为民者,民向往之。
倾力为民者,民拥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