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8 00:00:00 作者:韩粉琴 来源:今日高邮
这段时间笔者参加文明城市创建志愿者活动,到责任路段清扫路面,约500米长的路上,第一天扫出近百个香烟头,扔在地表的、卡在路缝的、掩在墙角的,新的、旧的,都有。第二天又扫出几十个烟蒂,接下来的日子每天都能扫出二三十个烟蒂,这不禁让笔者看到烟头就敏感。这一留神发现更不得了:办公室、饭店、车站、市民广场、农贸市场等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无视禁烟标识,抽烟者比比皆是;大街上,走路抽烟随手扔烟头者,三五人聚在一起互相上烟,很快地上一堆烟屁股……
禁烟、控烟,呼吁大家崇尚科学、文明的健康生活,这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人见面招呼习惯互相敬烟,习惯乱扔烟头却不以为是乱扔垃圾,习惯想抽就抽,不把禁烟标识当回事。
最近读到一篇科普文章:过去20年来,环保组织“海洋保护”(Ocean Conservancy)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国际海岸清扫运动。数十万志愿者在全世界清洗海岸,回收垃圾。到现在为止,他们最常捡到的一种垃圾就是烟蒂。仅2013年一年就捡到了200多万个。另有调查显示,烟蒂也是城市人最常乱扔的垃圾。有人估计,全世界每年消费的6万亿支香烟中,有大约2/3最终都被丢弃、弹飞,或倾倒进了环境之中,总重量约为75万吨。另据报载,辽宁鞍山一位老汉为维护小区环境卫生,两年捡烟头3万多个。
随地抽烟、乱扔烟头,小事不小,有害身体健康,丢了文明形象,环境污染亦不容小觑。
近年,中央严控公款消费烟草,要求公务活动不摆烟、不敬烟,公务人员不得接受烟草馈赠。去年底,中办、国办印发《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我们欣喜地看到,机关单位会议活动中公款烟基本销声匿迹,办公场所个人吸烟或相互敬烟也有所减少。但是公共场所和办公场所禁烟仍然任重道远。
是“尊重现实”,对现有国民素质和习惯有所妥协,还是“走在前面”,引领、倒逼国人文明习惯的进步?因为酒驾入刑的严格执行,“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已经成为国人今天的新习惯。在新加坡和香港,公共场所吸烟最高罚款折合人民币约1.1万元,乱扔烟头最低罚款折合人民币2500元。在英法美德日等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也都对违反公共场所禁烟令者处以重金罚款甚至被捕入狱、吸烟者报考大学不予录取、宾馆饭店经营者负有连带责任等,慢慢地禁烟变成公众一种自觉的公共文明行为。这就是真管理的作用,这就是法治的刚性约束。
最近,国家卫生计生委起草了《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我国首次拟制定行政法规在全国范围全面控烟。文明城市创建中有许多工作要做,其实文明就是一支烟的重量、一张纸的厚度、一小步的距离。细节之处更显文明素养,关键在于增强国人的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按章依法必将“倒逼”出习而惯之的禁烟公共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