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09 00:00:00 作者:本报特约评论员 来源:今日高邮
——论“崇文尚德、求实创新”新时期高邮精神之一
文,从玄从爻。依类象形、形声相益、经天纬地是为文。文有文字、文化、文明、人文。七千多年一路走来,一代又一代高邮人,在这特定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高邮独特的地域文化:稻作文化、帝尧文化、邮驿文化、运河文化、水乡文化、红色文化......不一而足、璀璨斑斓,博大精深、交相辉映,薪火相传、熠熠生辉。
高邮文脉通古今。秦汉以来,世世代代淳朴的高邮人一直将耕读传家、书香门第作为文化传统和美好追求,崇文好学之风盛行,尊师重教氛围浓厚,涌现出北宋婉约派词人秦少游,明代散曲家王磐,清代训诂学家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等一大批贤达俊才,苏轼、王巩、孙觉、蒲松龄等曾在高邮这片沃土生活过,王安石、范仲淹、黄庭坚、文天祥、郑板桥在高邮都留有墨迹。近现代,孙云铸、孙恩麟、赵鸿基、孙志戎、王绳祖、沈亦珍等从高邮走出去的专家学者享有较高声誉。进入新时代,市委、市政府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不断提升高邮的文化品位、文明程度,创成了中国民歌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全国集邮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集邮文化先进市,取得了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省级文明城市等金字招牌,一个推崇文化、尊重知识、倡导文明的新高邮正在加快发展。
高邮文章载大道。自古以来,高邮人尊文崇文,意在文以载道、济世兴邦。我们高邮人既有弘扬文化道统、尊师好学之风,又有追求现代文明、建设美丽家乡之心,过去如此,未来同样如此。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道路,未来区域的竞争也必然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增强文化软实力需要真正崇文,需要以文化人,需要文誉八方。习总书记指出,做好各项工作,必须有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的支撑。构建支撑点需要真正崇文,需要汇聚民智,需要激发民力。最近,省委根据习总书记视察江苏讲话精神,作出了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决策部署,提出了“三强两高”奋斗目标。迈上新台阶需要真正崇文,需要张扬文气,需要全民兴文。
高邮文风开未来。面对建设“强富美高”新高邮的美好蓝图,全市人民应承古拓今、继往开来,坚持对多元文化开放包容、吸纳兼容的积极态度,追求民主、科学、法治、进步;应重视知识、倡导终身学习,重视教育、促进均衡发展,重视人才、增强发展活力;应推动“文”与“人”良好结合,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早日创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让每一位高邮人都能享有书香人家的幸福感和精神家园的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