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9 00:00:00 作者:本报特约评论员 来源:今日高邮
——新常态新状态系列评论之二
新经济孕育新动能,新形势需要新作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经济发展正从工业化思维转向互联网思维,正从实体经济理念转向资本经济理念的大方向下,全市上下务必要把“大气、包容”作为立身之本、干事之本、创业之本,不断凝聚激活经济社会持续稳健发展的新动能。
大足以容众,德足以怀远。高邮是传统历史文化深厚的城市,深厚之处就在于博众家之所长,聚高邮之文化元素。当今时代更是开放的时代,我们更要树立取人所长、补己所短的理念,去内耗,聚精神,做到百花齐放、取长补短,善于向标兵学习,勇于向追兵讨教;更要以包容合作的姿态,敞开胸怀接纳各类外来人才、吸收各地成功经验、引进各种先进文化,让它们为我所用、助我发展,吸收一切先进的技术、思想,使其融入我们的思维方式,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逐步优化生存和发展环境。
地球是圆的,世界是平的。随着扬州泰州机场国际航班的开通、连淮扬镇高铁的开工、跨江融合发展和宁镇扬等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互联网更加深入地走进我们的生活,高邮与全球的人才、资金、技术、信息、货物等要素的交换将会更加频繁。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我们必须秉承“大气、包容”的理念,不墨守成规、不固步自封、不夜郎自大,以“全球化视野、国际化合作、世界级标准”思考谋划高邮的发展,推动国家级开发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园区的创建,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实行合作共赢。
只有大气,才能求同存异;只有包容,才能凝心聚力。在新的形势下,全市各地各部门务必以大气包容的姿态和风范,在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培育发展新动能、厚植发展新优势。要引导企业走向市场、顺应“互联网+”发展潮流,深入实施“秦邮人才集聚计划”和“秦邮英才培育计划”,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着力推动传统产业焕发生机、新兴产业走向“高大上”;要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该给的政策给到位,该提供的服务提供到位,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进一步增强创新动力,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