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评论
十年治水,发掘城市治理的源头活水

2021-03-01 14:56:34    作者:汤建一    来源:今日高邮

“我的家乡在高邮,风吹湖水浪悠悠。岸上种的是垂杨柳,树下卧的是黑水牛”。高邮乡贤、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用恬淡而又饱含深情的笔触描摹出故乡最亮丽的底色--背靠京杭运河和高邮湖的古城高邮,历来就有着水、城、人和谐共生的传统,里下河平原密布的水网,更是如同注入城市肌体的血液,使得这座小城有了丰沛的灵魂。

本世纪初,城市建设如火如荼、高歌猛进的同时,高邮的城市内河却一度黯然失色:垃圾遍布、臭气熏天、污染严重,毫无观赏美感可言。如此情形既让市民不满,又使水乡的招牌蒙尘,更牵动着城市管理者的神经。近十多年来,数届党委政府下决心、下力气、花工夫,做足“水文章”,多条河流整治行动被列入“城建民生重点提升工程”。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体市民的积极配合下,如今的城市内河实现了“净化、亮化、绿化”三提升,城市水系再现生机。

一、擦亮名人名河“新招牌”

位于城北的新河连通大淖河,是汪曾祺名作《大淖记事》的故事原型地,同人民路一起,赋予了汪曾祺无尽的写作灵感。然而,本世纪初的老城北一带一度被零散工业和服装作坊包围,新河、大淖河水质恶化严重,让慕名来高邮“朝圣”汪老的文艺爱好者、各地游客大失所望。“水乡水景不美、名人招牌不亮”的困境制约了城市品牌的打造、成为了民生建设的痛点。整治提升工程开启后,围绕“治理河道、宣传名人”双管齐下的目标,相关部门精细谋划、精准发力。如今,该水域不仅改变了受污染的局面,还实现了亮化提升,大淖河文化广场及周边的健身步道、文化展区相继配套完成,周边居民饭后健身、散步有了新的去处,汪曾祺笔下的“北门街”、“人民桥”以新的面貌回到人们面前。

二、打造群众参与“新样板”

穿心河,又名市河,是一条流经高邮老市区的城市内河。自北门遗址至南门大街一段,因其穿过背街后巷,生活垃圾污染严重、整治难度较大。在该河段整治方案的形成过程中,问需、问计于民成为了显著特点:因河道整治沿线涉及到住户较多,存在搬迁难题,相关部门充分尊重居民意愿,并结合实际条件实现就近搬迁一批、原地改造一批。改造过程中还广泛听取群众建议,充分做到了住宅与河道景观相融合,既有观赏美感,又兼顾了居民生活的便捷性。如今,深入背街后巷的河道不再是“藏污纳垢”之地,而是民生建设的鲜活展示,市河重现生机活力,“人在画中住”成为真实图景。

三、助力文旅融合“新实践”

马饮塘是城南一带的一片开阔水域,周边有盂城驿景区、南门大街等旅游资源,同时也因新华园、邮驿花苑等小区人口稠密,一度污染严重。几年来,市文旅集团围绕“做活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名城”的目标要求,精心构思、巧妙谋划,将马饮塘水域改造与文旅产业开发有机结合,经过数年打造,南门大街特色街区、盂城驿景区、马饮塘风光带连片打造初现成效。如今,沿南门大街向南漫步,马饮塘水域灯光明亮、亭台楼阁矗立,因势而建的各种小巧景观错落其中,已成为周边居民放松休闲的好去处。而这一片区古街文化、邮驿文化、水文化的和谐交融、相辅相成,更是成为了邮城新的热门打卡地,这一文旅融合的成功实践,让老城旅游焕发了新机。

城市水系是高邮这座小城生存发展的活力源泉,更承载了城市、人民的历史和记忆,是无形的资源和财富。高邮在近十余年来对于“水和城”共生发展的思考,是尊重历史、心怀民生的具体展现,而取得成效也证明:只有让历史文化、民生建设与城市治理同频共振,城市的全面发展才能拥有不竭的源头活水。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1©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