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评论
留住乡愁,要打好“形意拳”

2021-03-01 14:57:12    作者:周荣池    来源:今日高邮

作为“乡土中国”的重要方面,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乡愁”作为一个关键词一再被提及。在城镇化、城市化、全球化诸多背景下,乡村建设实际上面临着诸多如快与慢进与退,静与动的困境,这些困境是发展的难题也可能是动力,关键在于我们要理解“乡愁”的内涵与特点,搞清“去向何方,如何抵达”的问题,打好乡村建设的“形意拳”,在乡村形式和精神实现保护与开展。

乡村肌理是乡愁的载体。毋庸讳言,在长期以来的发展进程中,乡村的格局和肌理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过去我们提倡“让乡村像城市一样美丽”,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在解决了基本的基础设施和卫生环境之后,乡村建设在向城市看齐的同时模糊了农村自身的特质。因此很多地方开始反省,我们的农村建设更应该“让农村更像农村”。这种思路的改变反映我们之前发展的思路出了问题,这种回归实际上是舍本逐末而南辕北辙之后的悬崖勒马。我们实际上是“绕路”之后又回到了“老路”,我们要找的出路竟然就在我们出发的地方。我们要有远见和定力,首先要保护好原始村落的肌理,不要轻易地去打破原来的结构。村庄的组织形式大多是线性和聚落式的结构,这是由村庄内部的宗族、文化心里决定的。这种稳定的结构是具有特定的文化魅力的,打破了这种结构实际上就摧毁了乡愁的物质载体,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新农村建设之“新意”首先并不在于“新建”,而在于有勇气和智慧保存村庄的自然特质,这才新思路,新观念,新途径。江南很多的古村落的保护利用的现状非但没有让我们感觉到陈旧,而是被一种古意的乡愁所感染。这些村落曾因为地理偏远和经济落后而一时失去了发展的机遇,但是转头一看正是因为这种没有改变而成为一种特点和特色,这是我们需要反思的一个重要问题。

乡村意境是乡愁的主体。我们今天谈新农村建设也不可能完全再回到过去的生活中去。过去在发展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已然存在,也不可能再次将屋舍全部推倒建设成过去的样子。这是倒退的观念和危险的做法,会产生更多文化和实体上的垃圾。我们也需要意识到的是,要留住的乡愁不仅是物质形态上的乡愁,更是精神层面上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往往更多的是一种色调、标识和元素。一些已然成为楼房建筑的村舍在多年的时光洗刷过程中,也形成一种新的特色和文化元素,这些也有可能成为新的乡村意境。倒退回去看历朝历代的房舍建设也是一种不断更新的过程。它们的风格和意境也是日后积淀形成的。所以新与旧的关系某种程度上也是相对的,这是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面对。同时,我们也注意意境提炼上的美学问题,不搞一刀切一盘棋的总体思维,而是承认差异、变化甚至缺陷的存在,这才能体现出乡愁求同存异的总体特质。比如北方有些村落在建设过程中将屋顶和墙面统一刷成某种单调的颜色,这就让乡愁失去了朴素、灵动和自然,这就是机械的、粗暴的毫无美感可言的乡愁意境。

乡村民俗是乡愁的活体。乡村的形式和意境是形式上的乡愁,要让乡愁更能打动人心,更要在文化遗产上寻求精神层面的活体——这种活体就是丰富多彩的乡村民俗遗产。当前对于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和措施是空前的,但这种保护很多时候都是“博物馆式”“学院派”的保护,而没有让文化回到人群,回到生活,回到村庄。比如,我们有些地方保护某种技艺民俗,专门建设城里的博物馆,这种保护与展示常常是无人问津。民俗的来源是民间,他们也应该活在民间,才能活在人心。让一些小型的展示回到村庄现实之中,这种展示才更加具有乡愁的活体标本意义。我们在一些古村落中进行现场的些展示,既有民俗意义又有文化价值,这种保护又解决了保护自身的资金问题,这才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乡愁是乡村的灵魂,留住乡愁才能留住人心。做好这件福泽子孙的事情,我们必须在形式和意境上做足文章,有定力,有耐心,有智慧,用心将事涉心灵的事情做好。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1©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