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评论
难忘那些连环画

2021-04-23 14:57:40    作者:    来源:今日高邮

读书日,想起小时候经常捧在手上的书——连环画。

连环画又叫小人书、小书等。连环画是中国传统艺术,在宋朝印刷术普及后成型。连环画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是老少皆宜的一种通俗读物。

我小时特别喜欢看连环画,平时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零花钱,几乎都用来买连环画。记得那年父亲在干校劳动,放暑假的时候,我随父亲在干校生活了几天。那天父亲送我回城,水泥船正要启动,一位肩挎黄帆布包的中年人匆匆跳上了船,只见他非常熟练地打开包,从包内拿出一本本五颜六色的连环画,其中有《红色娘子军》《红灯记》等电影连环画。正巧我刚看了电影《红色娘子军》,洪长青、吴清华等人物形象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深刻印象。我便让父亲给我买书,父亲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我的纠缠,还是用两毛五分钱给我买了第一本电影连环画。

此后便一发不可收,买小人书的同时,偏爱上电影连环画。于是,《南征北战》《地雷战》《闪闪的红星》等电影连环画,都在我的死磨硬缠下,由母亲给我买了。最难忘的一次,是在新华书店看到了《奇袭》电影连环画。那时书店卖书不像现在敞开柜台让你随便挑,只能站在全封闭的柜台外面看书的封面。我壮着胆子问卖书的叔叔《奇袭》多少钱?他提了提往下滑落的眼镜:“壹角八分钱!”回到家,我到处搜搜刮刮凑了壹角五分钱,还差三分钱,想了半天没辙,跟母亲要又不成,因为前天刚刚撒谎,说学校包场电影,要了五分钱。情急之中,忽然想到厨房里的牙膏,那时一个牙膏壳的价钱刚好是三分钱。可到厨房边一看,一支芒果牙膏才用去一小半。为了能买到心爱的连环画,我趁家里人不注意,偷偷把牙膏放在口袋里,跑到家后面的小河边,把剩余的牙膏全部挤进了河里,急不可耐地溜到废品收购站·····终于买到了那本《奇袭》。第二天,母亲刷牙时发现牙膏没了,把我叫来“审问”,我一言不发,把《奇袭》拿给她看,母亲哭笑不得,用手轻轻地拍了一下我的脑袋。

参加工作以后,依旧喜欢电影连环画,《他俩和她俩》《吉鸿昌》《元帅之死》《他们在相爱》等等,又纷纷走进了我的电影连环画行列。为了保管,我把他们都编了号,一共六十来本。那些小书扉页上的编、导、演等创作人员名单,让我记住了这些令人敬佩的电影艺术家,于是我至今还记得《吉鸿昌》是达奇主演的,《庐山恋》男女主角是郭凯敏和张瑜,《天云山传奇》的导演是谢晋。成家立业,生活有了新内容,多彩的电视、丰富的报刊比比皆是,但闲来无事,我时常翻看我的电影连环画,可惜现在书店里很难看到新的电影连环画了。这些电影连环画总使我回忆起当年的情景,重温电影中那些精彩而精美的画面。据悉现在出版社只限量出版一些翻版重印的连环画,供一些爱好者收藏。

在那个年代,连环画成了一个少年文化启蒙的窗口,记录了对文化的渴望、渴求。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中市口这边有一家租书的小店,位于中山路中段现市民政局对面。说是租书店,其实就是利用房屋的走廊和过道,倚墙搭建几个木制书架,其中有专门供儿童和少年看的连环画,一本本连环画被硬纸板做成的书套套得服服帖帖,套子外边是手写的书名。店主是位戴着老花镜的老头,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一身衣着虽陈旧却干干净净、板板扎扎,说话慢条斯理,就像个“老夫子”。你想看什么书,只要报个书名,老头立马就能从塞得满满的书架上取下来递到你的手中。我儿时在这看过好多小人书,记得一分钱可在现场看一到两本小人书,小伙伴们把来这里称之为看小人书。记得那时高邮的文化人朱熙元、戎经亚等还创作过连环画作品,并且由出版社出版。

时光流逝,岁月如歌,连环画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一种文化记忆。在当下这个多元的阅读时代,手捧书本阅读,似乎已不多见。互联网时代,“看书”的方式有很多,我依然认为手捧一本纸质书,静静地读,慢慢地品,是无法复制的精神享受,油墨香、书卷气,熏陶性情,过滤心境。读书之味,愈久愈深,温馨美好。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1©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