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1 13:38:47 作者: 来源:今日高邮
近日,读到一篇反映街头报刋亭渐渐消失的报道,文中一段文字不仅充满画面感,而且引起人的共情:“报刊亭对于几代人来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符号。曾经,如果你路过城市的大街小巷,街边随处可见的最有烟火气的建筑就是报刊亭。那些年与报刊亭有关的故事,也成了一代人最值得追溯的记忆。那时候,许多人会花上几元带一本喜欢的杂志回家,坐在书桌前迫不及待地翻开,让自己长时间地沉浸在阅读的快乐中”。
这段文字撩起了我们的温暖记忆,从某种程度上说,街头的报刋亭也是城市的一道风景,映衬着这个城市的文化气息和书香味道,如果说书店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那么报刋亭则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姿态和文明脉象,一定程度上折射这个城市市民的文化需求和人生取向,散发着一个城市的书卷气。
培养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当一个人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的补充,把阅读和生活有机融合,让读书成为一种常态,并形成良好的习惯,大有裨益。阅读让生活更美好,这些年,我们借助全民阅读和书香城市的建设,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通过推荐好书书目、推介阅读达人的学习体会、举办读书征文、好书诵读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阅读更生动,读书更精彩,尤其是在中小学学生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把读一本课外好书作为学习和成长的必修课,让学生们在优秀的书籍里汲取成长的营养,从而助力成长,锤炼品质,提升素养。
涵养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常读书、常学习、常思考的人,基本素质和修为不会差到哪里。现代传媒的快捷和方便,让我们及时掌握了瞬息万变的资讯,但一定程度上的碎片化,也使流览少了点耐人寻味,传统阅读方式的系统性、连贯性便成为最直接、最有效、最完整的补充,两者相辅相承,相得益彰。一座城市的气质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着文化积淀和文明品位。这些年,我市陆续在城区主干道和部分景区、星级酒店增设了城市书房、漂流书屋,在全市各乡镇建设了农家书屋,弥补了图书空白,拓宽了阅读空间,有效提升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有好书、读好书、好读书,在阅读中认知世界,在好书里感知未来,不仅提升精神境界,提高生活品质,提优人生价值,而且也培育着一座城市骨子里的书卷气。一座城市市民整体文化素质的擢升,同样也映衬着这座城市的品格和内涵,让人充分领略城市文化与文明的共鸣,真切感受城市的风格和气质。
滋养心灵。前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著名诗人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那里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对于一个爱书爱阅读的人来说,图书馆是阅读者的天堂,书籍的宝藏不仅让我们认知天地间的很多奥秘,而且让我们对生命有了更深切的理解,获得精神的愉悦和灵魂的洗礼。央视的《朗读者》之所以深受观众喜爱,正在于主持人和嘉宾的阅读互动和心灵体验,使阅读的内涵得以充分洋溢,继而延伸至我们的日常,闪耀的人文光芒,照亮我们前行奋斗的道路。阅读,不仅让我们学到知识,增长见识,提高认识,而且过滤和滋养我们的心灵,进一步提升和丰富我们所在城市的气质和形象,形成馨香隽永的书卷气,这样的书卷气来自全民阅读的自觉,来自文明修为的历炼,来自创建典范的内功。
一个城市的书卷气由历史、人文等多种特定基因造就,而学习和阅读,是进一步丰富城市文化气息、增添文明气象的有效路径。学习和阅读营造城市文化气场,也织造城市的书卷气。一个城市有了更多的书卷气,就有了与众不同的气质,别具一格的气韵,秀外慧中的气度。学习是向上的车轮,读书是高级的储备,在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征途上,学习和阅读不仅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为城市文明增色添彩,而且能让城市更多一点书卷气,使古的幽然,新的俊秀。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1©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