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评论
【融媒快评】黄士民|六十六载民歌情

2023-09-23 20:37:49    作者:    来源:今日高邮

9月22日凌晨,著名高邮民歌手、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邮民歌”代表性传承人王兰英离世,享年87岁。

今年是王兰英进京演唱高邮民歌66周年。从1957年走进中南海唱响高邮民歌《数鸭蛋》,受到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王兰英与高邮民歌相依相伴,不离不弃,走过了66个春秋。66年来,她视高邮民歌为生命,一直致力于高邮民歌的传承推广,发扬光大,2009年5月被授予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邮民歌”代表性传承人。“一只鸭子一张嘴哪,两只那个眼睛两条腿,走起路来两边摆,扑通那个一声跳下水……”王兰英精彩演绎的《数鸭蛋》,深深印在高邮人的脑海里,妇孺皆知,从大人到小孩,几乎每个高邮人都能哼唱两句。晚年的王兰英依旧活跃在舞台,精神矍铄,唱起高邮民歌,依然清亮婉转。

据资料记载,高邮民歌最早可上溯到古代“驱傩”表演中的“散鲜花”,元明时期这种民歌样式开始成形,并得到初步发展。清代至民国时期是高邮民歌发展的高峰,清末民初高邮诗人韦柏森作有《秦邮竹枝词》百首,其中“那如田父秧歌趣,齐唱家家隔垛多”的诗句即反映了当时高邮民歌空前流行的盛况。高邮民歌多采用“间白”、“对白”及“一领众和”的传唱方式,音乐以五声音阶和加清角或变宫的六声音阶为主,常有四、五、六度的大跳,“咿呀咳子哟啊哟”之类的衬腔、衬词较多,灵巧活泼、风趣俏皮,加之变化音、装饰音和衬腔衬字的巧妙安排,听起来旋律优美,情韵十足。高邮民歌既有苏南民歌的柔婉,又有北方民歌的爽朗,节奏婉转轻盈,饱含了苏北里下河水乡文化的丰富基因。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主要有号子、小调、情歌和各种生活、风俗歌谣,儿歌、对歌等等。高邮民歌不仅蕴含着这方水土的地理基因,也蕴藏着高邮人的性格密码。 来源于民间劳动、乡土生活的高邮民歌,散发着浓郁的泥土芬芳,也凝结着水乡的灵秀之气。作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兰英始终扎根这片土地,把对高邮民歌的炽热情感融进火热生活,以水灵灵、脆生生、顶呱呱的嗓音唱出富含高邮元素的高邮故事,展示高邮风采。《数鸭蛋》《高邮西北乡》《送夫参军》等,一首首饱含乡情,带露珠、接地气的高邮民歌走进寻常百姓家,走进美好新时代。王兰英质朴而甜美的歌声唱出里下河美丽的原生态,唱出乡里乡亲对生产、生活的无限热爱。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王兰英的歌声飘出里下河,走向大舞台,多次参加本市及扬州、省级、国家级汇演,斩获奖项。王兰英热心参与公益演出活动,热心辅导传承,认真传帮带,推动高邮民歌与时俱进,与人民同行,与时代合拍。

唱了一辈子高邮民歌的王兰英走了,她的动人歌声乘着音乐的翅膀渐渐高飞,但她的歌声并没有走远,依旧在邮城大地飘扬。创立于2009年的高邮民歌传习所,专注高邮民歌的研究和专业队伍的培训,在非遗进景区、非遗进校园的系列文化活动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作为高邮的文化名片,高邮民歌在非遗传承、对外学术交流等方面充分显现了桥梁纽带的功效。眼下,市文旅部门正积极谋划,吸引和培植更多新生力量加入高邮民歌传承队伍,形成合理的传承梯队,确保事业后继有人。

王兰英带着满满的乡情乡恋离开了她钟爱的这片土地,在高邮民歌悠扬的旋律里,我们依旧感受到她的歌声魅力。王老师,一路走好!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