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28 00:00:00 作者:蒋茂剑 来源:今日高邮
中医认为消渴病的发生与脾胃肝肾等多个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治疗方面中医认为必须重视整体调节,除针对内热伤阴耗气基本病机,应给予清热养阴益气治疗,或在此基础上益气、温阳、行气、活血、化痰外,还需要考虑脏腑功能失调的具体情况,重视补肾固精、健脾补气、舒肝理气、养阴柔肝、平肝潜阳等治法,旨在通过全身性调理,达到治疗糖尿病,预防并发症的目的。
重视综合治疗
强调中医内治与外治相结合,药物治疗与食疗、运动疗法、针灸、推拿、气功等非药物疗法相结合。临床和药理实验研究发现:人参、玄参、葛根、桑白皮、蚕丝、生地、栝楼、天花粉、枸杞子、地骨皮、麦冬、天冬、玉竹、黄精、黄连、黄柏、苍术、白术、山药、山茱萸、何首乌、玉米须、茯苓、泽泻、黄芪、知母、木瓜、乌梅、苦瓜、夏枯草、鬼箭羽等,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具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而中药食疗、太极拳、气功锻炼等,同样是很有特色的传统疗法。针灸、推拿等,有扶正祛邪、疏通气血和调节内分泌、调节免疫、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对糖尿病血管神经并发症有一定治疗作用。中药外治包括药浴、中药外敷等,可改善糖尿病足临床症状,促进顽固性皮肤溃疡愈合。
注重个体化治疗
中医认为人群体质不同,病因复杂,患病后临床证候表现必然千差万别,治则治法和选方用药当然也应有所区别。中医称之为“辨证论治”,体现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个体化治疗思想。具体辨证方法,宋代以前强调辨方证;金元明清医家多强调三消辨证,口渴多饮为上消,治当润肺生津,多食易饥为中消,治当清胃益阴,多尿尿甜为下消,治当滋阴补肾。建国以后,祝湛予教授等提出了分型辨证的思路,主张阴虚火旺证,治以滋阴清热;气阴两虚证,治以益气养阴;阴阳两虚证,治以滋阴助阳;血脉瘀阻,治以活血化瘀。吕仁和教授更提出分期分型辨证的思路,主张把糖尿病分为糖尿病前期、临床期、并发症期三个阶段,在分期的基础上,本着本虚辨证型、标实辨证候的精神,分型辨证,并根据患者本虚标实病情具体情况,或标本同治,标本并重,或治本为主,兼以治标,或治标为主,兼以治本,或先治标,后治本,既要重视患者内热阴虚的基本病机,又要重视患者具体的证候表现。事实上,确实不可能凭一张处方,一味药物解决糖尿病不同患者和糖尿病不同阶段异常复杂的病情变化。
作者介绍
蒋茂剑,毕业于扬州医学院,高邮市中医医院内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擅长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与代谢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和各种肾脏疾病。1989年大学毕业后曾先后深造于江苏省人民医院肾内科、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持研究科研成果获2006年度高邮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已在省和国家级医学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