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21 00:00:00 作者:高邮市中医医院老年病科 主任中医师 闫勤 来源:今日高邮
失眠是睡眠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既可以作为单独的疾病,又可以作为伴随症状出现于众多疾病中。大部分失眠症并非由于人体脏腑有器质性病变,主要由各种病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所造成。中医学认为,失眠的主要病机为脏腑功能阴阳失调,气血失和,致心神不安或心神失养所造成。通过运用中医中药消除病因并对功能失调脏腑进行合理调整,使其和谐,即可治愈失眠。
中医治疗失眠一般讲究以下四个原则:① 调整脏腑气血阴阳为基础。治疗时遵循“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的原则,注重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以使气血调畅,阴平阳秘,脏腑功能恢复正常;②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施以安神镇静。即强调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适当予以安神镇静的治疗。临床上常用养血安神、清心安神,育阴安神、益气安神、镇肝安神,以及安神定志等治疗方法,可随证选用;③ 注重精神治疗的作用。治疗中应随证采用精神调治的方法以消除患者的顾虑及紧张情绪,保持精神舒畅。对因情志不舒或紧张而造成的失眠,精神治疗更有其特殊的作用;④ 多种方法综合应用以提高疗效。发挥中医特色,可根据病情,选择内服、外用等多种治疗手段。
临床发现,导致老年失眠与中青年失眠的病因不尽相同,故治疗方法及用药也不一样。
老年失眠症主要与脏腑功能衰退有直接关系,以血液循环减慢,气血不足,肝肾阴虚,使大脑动脉硬化,大脑缺少血液的营养而导致失眠,临床多以气虚、血虚、血瘀为主要病理,失眠症主要表现夜晚难以入眠,睡眠较浅,醒后难以入眠,一天中零星睡眠较多,同时伴夜尿多、畏寒、心悸健忘、头昏、大便秘、纳差以及血脂 高、血压高,动脉硬化,常用治疗方案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养心安神为主,临床以天王补心丹、归脾丸、首乌、菟丝子、百合、酸枣仁、夜交藤、乌梅、丹参、当归等方药为主,现代医学发现补益肝肾,活血化瘀及养心安神的中药有降血脂、软化血管,从而使血液黏稠度降低,提高血液流速,改善大脑缺血状况,彻底治愈失眠。
而中青年失眠的病因主要以精神因素及生活无规律因素两方面所致,其精神因素主要表现在平日思想负担较重及精神压力大、思虑过多等患者中,因过度的精神因素, 耗损人体的气血,致肝气郁滞心神失养而失眠,临床常表现性格急躁,心烦易怒,心情抑郁或焦虑;中医通过数千年的不断探索发现疏肝理气的中药可调理人的精神及思想压力,可解除因忧郁而产生的诸多症状。调理人体情绪,常用的方药有柴胡、川楝、郁金、佛手、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珍珠母;生活无规律主要表现在平日暴饮暴食,经常熬夜,过食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缺少必要的运动,使胃肠负担过重,影响正常的消化及传导而造成郁积,导致体内因湿热过剩,伤气耗血,使心神失去气血的滋养而失眠,临床常表现为口干口苦、便秘、尿黄、口臭、多梦、心烦、头昏、燥热,此类失眠的治疗一方面要调理生活饮食,做到饮食清 淡,早睡早起,增强运动,同时通过清热利湿,疏通胃肠积滞等中药治疗,使体内脏腑阴阳平衡谐调,从而治愈失眠,常用方药如黄连、黄芩、黄柏、生大黄、厚朴、山楂、内金、枳壳。
失眠患者应消除顾虑,做到心情舒畅,精神放松;睡前不宜饮浓茶等刺激之品,并尽量设法避免或消除噪音;锻炼身体,每日坚持适当的体力劳动,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注意生活规律,按时作息,养成睡前少语、少思、少饮、少食,禁烟、禁酒、禁浓茶的良好习惯;凡中药中含有安神镇静作用的药物均应晚上临睡前服用;养成每天临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习惯,持之以恒,定会收到满意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