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16 00:00:00 作者:王小明 来源:今日高邮
重症病毒性肝炎(简称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中最为严重的一型,其病势凶险,预后差。我国对其研究十分重视。如何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降低病死率, 为人们所关注。研究证明,大约70%患者是由乙肝病毒所至,甲肝患者仅占2%~21%,丙肝和丁肝病毒常与乙肝病毒重叠感染导致重症肝炎,而戊肝病毒是导致孕妇重症肝炎的主要病原体,庚肝病毒能否导致重症肝炎目前仍有争议。
一、 治疗原则
1、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以下几方面提示重型肝炎征兆,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1)黄疸进行性加深,超过171?滋mol/L。(2)极度乏力,有厌食、烦燥不安。(3)肝脏进行性缩小,顽固性腹胀。(4)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出现胆酶分离现象。
2、早期应用预防性治疗性措施
重症肝炎常出现肝性脑病、感染、内毒素血症。出血、肝肾综合症等危象。应针对其病理改变,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治疗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抓住重点,兼顾全面 本病病情严重,情况复杂多变,应针对某一具体患者分析主要矛盾,进行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疗。如针对高血氨、高假神经介质、高芳香族氨基酸、低血糖、低血钾、低白蛋白血症以及脑水肿,肺水肿采取有效措施。
二、 一般治疗
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饮食应以低蛋白、低脂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饮食应以低蛋白、低脂及高维生素食物为主,保证每日热量至少5.0~6.7KJ(1200~1500卡)。最好能将患者收治于监护病房,定时观察心率、呼吸、血压、尿量及肝脏大小等。
三、特殊治疗
1、病因治疗 曾有人提出对乙肝病毒所致重症肝炎早期、大剂量及短程使用干扰素可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目前多数人不主张应用干扰素,认为可促进免疫反应而加剧肝坏死。
2、免疫调控疗法
(1)免疫抑制剂治疗 50年代有人开始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至70年代后期已有学者提出激素易致感染、出血等。目前对激素的应用仍有争议,但大多数学者不提倡应用皮质激素和其他免役抑制剂。
(2)细胞免疫增强剂 重症肝炎患者多数有辅助性T淋巴细胞活性低下的情况,有人提出应用小牛胸腺制备的胸腺肽取得较好疗效。每日16~20mg加入10%葡萄糖溶液250ml内慢滴,疗程1个月。
3、抗肝细胞坏死疗法
(1) 促肝细胞生长素 该药有促进肝细胞DNA合成,促进肝细胞再生,抑制肿瘤坏死因子的活性和增强枯否氏细胞功能等作用。每日200mg加入10%葡萄糖溶液250ml内静滴,疗程20~30天。
(2)白蛋白和新鲜血浆 可加速肝脏修复,增加补体和调理素。
(3) 胰岛素—胰高糖素 70年代有人提出应用胰岛素及胰高糖素疗法可降低病死率。近来人们发现重症肝炎常并发糖代谢异常,故多主张使用此方法,否则可加重糖代谢紊乱。
(4) 前列腺素E1 该药可降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拮抗血栓素,扩张小血管,改善肝肾微循环,促进肝细胞再生。前列腺素E1(PGE1)200mg加入10%葡萄糖溶液250ml中缓滴,每日一次,20天为一疗程。
四、并发症的治疗
重症肝炎 常产生危重的并发症,如肝性脑病、细菌感染、肝肾综合症、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等,常导致病情更加凶险复杂,甚至危及生命,必须及时发现,及时救治。
五、人工肝支持系统(BLSS)
自1987年使用BLSS治疗首例暴发性肝衰竭成功以来,人们正逐步进入临床试用阶段。然而仍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
六、原位肝移植术
80年代以来的原位肝移植术使重型肝炎的存活率提高至55~75%。
随着新药物、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本病的存活率可望有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