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身心健康
乙型肝炎后肝纤维化的中医防治

2009-06-23 00:00:00    作者:高邮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主治中医师 刘志冬    来源:今日高邮

乙型肝炎后肝纤维化(以下简称肝纤维化)是乙肝病毒对人体肝脏造成的不可逆损害过程中的可逆性阶段。如能及时、正确治疗,就可减轻乙肝病毒对人体的损害,达到延长患者生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目前,西医对肝纤维化的治疗还是一道尚未攻克的难题,因此诸多学者转向寻求中医中药的方法,现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疗效不确切、不稳定的问题。中医在用五行理论来探讨肝纤维化的中医病因病机,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肝纤维化的中医病因学原理

肝纤维化的产生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外因是乙肝病毒的侵入,内因是五脏功能失调,尤其是肝脏功能的失调。

乙肝病毒属湿邪

根据现代科学对乙肝病毒的认识,用中医学的理论来归纳、总结,认为该病毒属中医学中的湿邪。主要理由如下:传播途径与水湿有关,因为乙肝病毒主要通过体液、血液接触传播,因此可以认为乙肝病毒有亲水性,具有明显的“湿”性;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绝大多数发病缓慢,病程长而反复难愈,具有典型的湿性粘滞的特点;慢性乙肝临床表现为腹胀、乏力、困倦、纳差,晚期出现水肿、腹水、尿少,舌苔白(黄)腻、脉弦滑,均为湿邪的表现。

肝纤维化是湿邪浸淫的结果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慢性乙型肝炎迁延难愈的原因,是由于机体对乙肝病毒产生了免疫耐受,使肝脏受到乙肝病毒的长期侵害,发生慢性损害-肝炎-变性-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渐进过程。湿邪内侵伤及先天,肾阴肾阳的不足是产生免疫耐受的病机。先天不足,五脏受损,湿邪浸淫中焦,肝木困于水湿,又失肾阳之温煦、脾土之运化、肺气之宣发,日久因湿瘀于肝,气滞经络而血瘀,终成积聚之证。

肝纤维化的辨证施治

根据现代医学对乙型肝炎后肝纤维化的定义,以及中医学对它的认识,可以认为肝纤维化是中医积聚证的早期,属气滞血瘀型,且以气滞为主或兼血瘀。肝纤维化的病因是湿邪侵入以及五脏功能失调,尤其是肝脏功能的失调。气滞是于湿滞于肝脏而壅塞经络,因此祛除湿邪是关键。肝纤维化的过程是肝阴不足,肝木失于濡养,日久而枯。因此祛湿、疏肝、养肝是本病的三大治则。

祛湿

湿邪贯穿乙型肝炎患者的整个病程中,无论是起病的早期、无症状携带者,还是晚期肝纤维化、肝硬化,都要根据具体情况运用祛湿之法。湿邪属阴,但湿蕴日久可生热,故在临床上应分清寒湿与湿热辨证施治。

疏肝

肝在下焦,五行属木,主疏泄。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肾阳不足,无力温煦,湿邪可蕴藏体内,浸淫肝木而致肝气不舒;肾精不足,无以供养肝木,肝阴不足,肝气偏旺,横逆犯脾,脾气虚而不能运化水湿,内外湿相加而致湿气益重;肺主一身之气,主宣发,肺气虚,无以宣发中焦之湿。因此,在本病的治疗中,疏肝之法不得局限于单纯疏肝,温补肾阴肾阳有助疏肝,健脾益气、宣肺同样有助疏肝。

养肝

肝属木,其生化既需要肾水的滋润,肾阳的温煦,还需要脾土的培植。因此肝纤维化的养肝之法应在祛湿、疏肝的基础上,滋肾、补脾、益肝。

肝纤维化的认识以及治疗经验,提出以柴胡、生地黄为主药的抗肝纤维化的治疗专方:柴胡、生地黄、人参、茯苓、苦参、金刚头、鳖甲、地龙、赤芍、甘草。方中重用柴胡、生地黄为主药。柴胡属辛凉解表剂,归肝经,既能凉解宣散郁热,又可作引经之用,是疏肝的精品。生地黄滋阴养血补肝肾。辅以人参、茯苓健脾益气化湿,苦参、金刚头清热燥湿为方中辅药。佐以鳖甲、地龙、赤芍活血软坚。甘草调和诸药。本方是肝纤维化治疗的基本方,临证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辨证加减。湿热重者加用田基黄、茵陈、虎杖;肝郁明显者加用青皮、川楝子;血瘀者根据凝血酶原时间,酌加五灵脂、三棱、莪术破血逐瘀。

作者简介:

刘志冬,主治中医师,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曾在省人民医院进修消化科、呼吸科,擅长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胰腺炎、肝硬化、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等疾病的诊治,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