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13 00:00:00 作者:李天平 来源:今日高邮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二者强烈冲突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病人体验到观念或冲动系来源于自我,但违反自己意愿,虽极力抵抗,却无法控制;病人也意识到了强迫症状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动作为主而精神痛苦减轻,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强迫性神经症主要表现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是强迫症状在认识上的表现,包括强迫性怀疑,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联想,强迫思维,强迫回忆等。例如出门时怀疑门窗是否关好了,虽然检查了一遍、二遍、三遍……还是不放心,这属于强迫狂怀疑;反复思考为什么1加1等于2,而不等于3?这属于强迫性穷思竭虑;看见汽车一定要联想到压死人的情景,这是强迫性联想;看过电影后,电影内容一遍又一遍地回旋于脑际。无法摆脱,这是强迫性回忆。强迫行为有多种表现,如强迫检查,强迫清洗,强迫询问,强迫性仪式动作,强迫性迟缓等,强迫行为的基本要素在于患者重复完成某一动作本身所衍生出来的满足感。例如:患者一遍又一遍反复洗手,正是通过洗手这种强迫性的动作,患者解除了自身直接的不安感或压力,获得了自身欲望得到满足的体验,如此反复循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神经症特点的反应模式。
强迫症的形成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密切关系
一、强烈刺激 强烈或持久的精神因素的作用及激烈的情绪体验的影响,往往是此病发生的直接原因,例如,有位兽医,一天早上醒来,发现同宿舍的一同事突然死去,这时心里本身就十分害怕,旋即又因杀人的嫌疑而被传讯,因此心情更是万分紧张害怕,惶惶不安,最后虽经查明,死者属自杀死亡,但此后不久,患者即出现凡是吃东西时就以为食物被放了毒的强迫性疑虑,以及见了刀就有了一种要拿起来砍人的冲动,因此,每逢和人一起吃饭就显得很不自然,见到有刀就要赶快逃避,生活上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二、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中一些不良因素,如过于严格、古板和苛刻,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及个人的生活经验,都可能影响强迫性症状的产生,如医生家庭,由于过分清洁,对孩子的卫生特别注意,容易使孩子形成“洁病”,产生强迫性洗手等行为。
三、性格特点 有许多研究者认为,强迫性神经症与患者的性格特点有一定关系,在强迫性神经症患者中,有大多数人具有强迫性格,这类人往往敏感多疑、孤僻、冲动、刻板、胆怯,当受到强烈刺激或持续的精神压力,容易导致强迫性神经症。
强迫症的治疗方法 以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可产生较好的效果,目前治疗强迫障碍的一线药物为氯丙咪嗪与选择性5-HT再摄取阻滞剂。对使用一线药物治疗,只取得部分疗效的患者,可根据其他临床症状,在原有治疗药物基础上加用一些药物进行强化治疗,如抗焦虑药物或少量的抗精神病药物等,一般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另外,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有:支持性心理治疗、行为疗法及森田疗法,下面介绍一种简单易操作的心理治疗方法——听其自然法。
听其自然法其理论根源于日本的森田正马以东方文化为背景创立的森田疗法。由于强迫型人格的主要特征是把冲突理智化,过分压抑和控制自己,因此要纠正强迫症患者的观念和行为,主要是减轻和放松精神压力,最有效的方式是任何事都听其自然,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做了以后就不再去想它,也不要对做过的事情进行评价。比如担心门没有关好,就让它没关好;衣服沾上了东西不干净,就让它不干净。开始时可能会由此带来焦虑的情绪反应,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自己意志的努力,症状是可以消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