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28 00:00:00 作者:高邮市中医医院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凌定来 来源:今日高邮
心脏性猝死(SCD)是指心脏原因引起的、短时间内发生的(一般在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以突发性意识丧失为前驱症状的意外性自然死亡。SCD常发生于院外或急诊室,由于死亡发生的时间和方式不可预知,故又被定义为发生于院外、急诊室或到达急诊室时已经发生的任何心脏性死亡。
SCD主要起因于冠心病,非缺血性心脏病的重要性也正在逐步增加,其中以心肌疾病和伴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心脏瓣膜病尤为重要。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即占心脏骤停/猝死总数的l0%-15%。
据研究,心脏性猝死和吸烟、肥胖、体力活动少等生活方式有关,抑郁、精神负担重的人发病率也相对较高。现在中青年白领大都生活节奏快,脑力劳动居多,缺少锻炼,压力较大,容易疲劳,可能有一定的心脏疾患也浑然不知。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再不注意休息和定时检查,总认为自己身体非常好,能扛得住,最容易被心脏性猝死“盯牢”,发生“过劳死”。而对于青少年来说,许多青少年喜欢运动,感冒或者身体不适的时候也带病进行剧烈锻炼,容易引发病毒性心肌炎或其他心脏病变,导致猝死。冠心病为心脏性猝死最主要的原因。约20%~25%的冠心病以猝死为首发表现。患心肌梗死者中有75%可发生SCD。虽然不少患者发生猝死事件前,会有心脏疾病的表现,但可惜的是人们往往不会重视这些症状,而猝死的可怕之处更在于其发生具有无法预测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猝死病人可能会有以下先兆:在病发前的几天甚至几个月前,有可能会感到胸闷、心慌、乏力;病发前一个小时,会忽然出现低血压、胸痛、头晕。在这一阶段,应强化急救意识,及时到医院诊治,做好预防和抢救的准备。
一般来说,心脏性猝死是由于冠心病、冠状动脉结构异常及心肌肥厚等心脏疾病引起的,其中80%的心脏性猝死为冠心病作祟。但遗憾的是,有近四分之一的冠心病患者,在猝死发生之前根本不知道自己身患冠心病,更没有进行过任何治疗。而这些人,往往是那些很多忙于事业的精英阶层。所以,坚持定时体检,提高防病治病意识,及时发现并通过药物治疗各种心脏病,是预防猝死最有效的手段。
猝死发作时,主要表现是意识丧失,惊厥、抽搐、心跳呼吸停止。如果在发生猝死的0~2分钟内进行抢救,大约有50%的人可以存活,而到了20分钟左右再抢救,基本就没有存活的希望了。当心脏性猝死发生的时候,有旁观者为其进行了心肺复苏的患者,23%的人能存活至出院,而在无旁观者为期进行心肺复苏的情况下,存活率则只有4%。
预防猝死须改变生活习惯。那么如何预防冠心病呢?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吸烟、血脂异常、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另外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血管更容易收缩,造成心肌缺血而易诱发心肌梗死,导致猝死。而高脂、高蛋白食物的过量摄入和过量饮酒、运动少、精神压力大却几乎成了中青年的专利。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酗酒,劳逸结合,控制体重,是预防冠心病以及心脏性猝死的根本途径。
作者简介:
凌定来 副主任医师,毕业于扬州医学院,从事内科、心内科工作20年,先后在扬州苏北医院和江苏省人民医院进修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