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插上腾飞的翅膀

2004-11-02 00:00:00    作者:殷朝刚    来源:今日高邮

插上腾飞的翅膀

―――写在京杭运河高邮港口码头开工之际

今年9月,市委书记王正宇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认为,沿河开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对运河经济时代的提升,是对沿江开发的有力呼应,是承接南北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的崭新载体,也是高邮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的新的增长极。10月28日,京杭运河高邮港口码头正式开工。作为市委市政府沿河开发战略的一个主要链节,这一项目的开工标志着沿河开发已进入实质阶段,它将对我市新一轮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推动我市正在实施的“工业化、外向化、民营化、城市化”,“四化”战略目标的实现,加快我市融入沿江板块和上海都市经济圈的步伐,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开启沿河时代


烟波浩淼的运河一泻千里,高邮引来了如潮的商贾、如云的骚客。于是舟车辐辏、花木扶疏、亭台辉映,运河两岸的古墩、古庙、古塔、老街,以及街市的繁华景象、市民的生活习俗,犹如《清明上河图》的长幅画卷展示在人们的面前。在漫长的农业文明时代,一批批船队,为了寻找财富而昼夜航行。那一根根船桨,维系着锦绣江南与中原大地的血脉。古运河给予了高邮历史的辉煌。然而世易时移,在海洋经济和长江经济浪涛的冲击下,运河已不再是交通的主角,“黄金水道”的诸多优势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高邮落伍了……
历史留下的从来就不是顺其自然的东西,而是世人主宰时代的步伐,锐意创造的硕果。改革开放的大潮,使得高邮人积蓄已久的梦想愈发强烈:在拥有贯穿东南西北中、放射状的通衢大道――京沪高速的今天,高邮要主动参与国际国内大循环,把高邮经济引向一个崭新的发展空间。京杭运河江苏段素有“黄金水道”之称,可以通航2000吨级的船舶。我们在说到高邮的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时,总将京杭运河同京沪高速相提并论,可实际上,我们在这条“黄金水道”里又挖掘了多少金呢?
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沿江开发”,以及扬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两沿开发”,作为扬苏南先发之长,激苏北(苏中)后发之劲的重大战略决策,给高邮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绝佳发展机会。任何事物只要它顺应社会的需要,便会产生无尽的动力。在危机感和紧迫感与日俱增的今天,任何困难也无法阻拦高邮前行的步伐,高邮上路了!
为策应沿江开发,高邮市委市政府客观明智地作出了“打造沿河经济、融入沿江板块”的战略选择。规划是沿河开发的总抓手。市委市政府遵循“整体开发、有序开发、集约开发、联动开发、纵深开发、开放式开发、创新式开发和保护式开发”等沿河开发的八大原则,集中部门专业力量,邀请专家拿出高邮市沿河开发总体规划和13.9公里长的外环产业带规划,并召开会议专题讨论和研究。
2004年6月28日,全长13.9公里的大外环试通车,高邮人有了梦寐以求的外环路。外环的贯通使高邮的城市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也为我们赢来了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以上海为龙头,以江浙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正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同时进行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沿江资本和产业开始向苏北、苏中进行梯度转移。对此市委书记王正宇曾有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目前,“南资北移”就像在天上盘旋的飞机,如果我们很快把跑道打造好,它就会在高邮降落。而大外环正是“南资北移”的降落跑道。为抢抓沿江大开发的机遇,打造沿河、配套沿江、服务沿江,主动承载长三角“南资北移”,把高邮建成“南资北移”的承载地,先进地区文化、经济的“后花园”,我市先后出台了《接受上海产业转移的优惠政策》、《关于做好接受产业转移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政策,并将开通的城市大外环规划为接受梯度转移的集中区域和特色集群。沿13.9公里长的大外环两侧一公里范围内,分别辟出机械电子、农产品加工、服装、纺织等专门地带,以筑巢引凤。几个月来,在高邮投资的“南资北移”项目达250多项,光外环产业带就实施招商项目100余项,总投资10亿多元。高邮的“跨江搬厂”、“迎机降落”行动,在苏南、上海及浙江一带刮起了一阵阵“高邮风”。
其实沿河开发的构想,并非一时兴起。几年来,我市实施城市“东扩西进”战略,建成了12.6平方公里的东城新区,新建了运河二桥,使运东运西联成一体;初步建成了26.5公里长的运河西堤旅游观光带,为旅游业增添了新的亮点。这一切都为今天大规模开发利用运河乃至高邮湖资源奠定了基础。
去年,扬州市主要领导就要求各地各部门调查研究,编制沿河开发规划。今年8月,扬州市委书记季建业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高邮、宝应等沿河地区进行专题调研,沿河开发正式拉开了大幕。季建业在高邮调研时分析指出,扬州从地理构成看,可划分为沿江、沿河两大板块,也可划分为沿江、沿河和城市三大板块。他同时强调,没有沿江地区的率先发展,就没有全扬州市的率先发展;没有沿河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市的小康。季书记一语道明了实施沿河开发战略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市委书记王正宇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实施沿河开发战略的重要意义也有其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沿河开发战略决策的快速实施必将推进沿河地区开放型经济、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农业、物流以及旅游业的加快发展,必将加快里下河腹部地区发展速度,形成统筹均衡协调发展的态势,增强全市经济整体竞争实力。
高邮是运河之滨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因运河之利,形成了较为发达的商贸业和农业。在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运河承载了太多的历史,也使运河两岸滋养起来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的运河文化。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我市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得到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工业七大支柱产业初具规模,农业“绿色五业”特色鲜明;城市化进程方兴未艾,招商引资高潮迭起……但跳出高邮看自己,我们的思想观念封闭保守,工业经济相对滞后,旅游业开而未发,仓储、物流等新型产业尚处萌芽状态。我们地处南运北输的黄金水道,厚重的运河孕育了高邮浓郁的文化,浓郁的文化哺育了高邮的文明和进步,但这条潜藏着巨大动力的经济带,没有被我们得到充分的利用,使我们产生了孤芳自赏、安逸休闲的心态。面对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新态势,我们需要理性地反思高邮文化,突破自我,大胆创新,以实际行动书写“自强不息、奋起直追;团结拼搏,争先进位;富民强市,快速崛起”的新时期高邮精神。
沿河开发已走到前台,如何寻找破题之笔、破冰之作,开发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又在哪里?8月31日,市委召开党政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和部署沿河开发工作。市委书记王正宇提出,从高邮的实际出发,沿河开发的切入点有两个:一是启动京杭运河高邮港口码头建设,二是加快发展旅游业。9月20日,市委书记王正宇主持召开市委办公会议,会议作出决策,建设京杭运河高邮港口码头,既是沿河开发的需要,更是我市追赶式发展的要求。9月21日,市委副书记丁一率考察小分队奔赴邳州,考察学习邳州港口建设。与此同时,港口码头指挥部及有关部门,加班加点做好港口码头项目启动前的各项筹备工作,先后同十多位投资者进行洽谈投资事宜。10月14日,市委又一次召开办公会议,专题研究京杭运河高邮港口码头建设问题。市委书记王正宇指出,港口码头一旦建成,将有助于催生仓储物流、项目落户,有助于生产要素向沿河地带集聚,对当前经济,对“十一五”、“十二五”经济发展,乃至对整个里下河及腹地的经济发展起着推动和拉动作用。会议明确,10月28日举行码头作业区建设开工仪式。
公元2004年10月28日,历史必将记住这一日子,贯穿南北的历史文化长廊,南运北输的黄金水道――大运河,显得格外迷人和焕发。随着王正宇的一声令下,参加仪式的人群中爆发出阵阵喝彩声,欢庆的鼓乐响彻运河两岸,鞭炮齐鸣、礼花绽放,一辆一辆载满泥土的运输车在港口区纷纷播下希望。受此气氛鼓舞,投资商在开工仪式上一番话,说出了高邮人民的共同心愿:我们将把高邮港口码头建成京杭运河扬州至徐州段上的较大规模的散货码头,并以港口码头为龙头,带动整个港区仓储,物流经济区域,形成一定的经济规模的产业链,让内河港口经济通过一泻千里的运河,融入长江经济。
有人形象地把高邮港口码头比喻高邮经济起跳的新平台。高邮正追求着更快的速度,渴望在新时代的起跳平台上有更快的发展,更多的进步,更大的繁荣。高邮港口码头建设定位了高邮沿河经济发展的新的时空坐标。新时代的滨湖城市,将在这起跳平台上,不断加速、加速、融入沿江板块的经济大循环。一位参加港口码头筹备工作的同志感慨地说:高邮港口码头建设是高邮打造沿河经济,抢抓机遇的一个典型范例,是“拼搏、争先、崛起”新时期高邮精神的真实写照。
都说高邮人迷恋运河,迷恋她的厚重、纯朴、风韵。其实高邮真正迷恋的是经济、是发展,也许有人会问,缓缓流淌的大运河,现在能给我们带来什么?高邮港口码头的建设,又能给我们带来多大的财富?
浪漫的诗人把港口的每一个码头,都比做“窗口”。站在每一个“窗口”前,你可以感到跳动的阳光,扑面涌来的春风。当我们跳出码头看腹地,围绕着码头,对接着码头,一个让高邮人血脉贲张的打造沿河经济,融入沿江板块的蓝图,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圈点下,已经逐渐清晰起来。
拥抱长江板块
京杭运河江苏段素有“黄金水道”之称,京杭运河由三级航道改为二级航道后,水位达8.3-8.5米,300吨以下吨位的船只将禁止驶入,再加之水运具有成本低、耗能少、污染小、承载量大等特点,资源优势将得到凸现。而京杭运河高邮港口码头正是选择建设在水面宽、中心水面深的城北“金三角”段。这里的水面宽240米,便于停泊、行船,是一天然港口。有识之士预言,高邮港口码头的建成,将成为大运输量、大用水量、大吐吞量的天然载体,并能形成港口经济区域,为高邮的发展开辟一个新的空间。与之相呼应,高邮的另两条重要水陆要道―――高速公路和南水北调工程和大运河呈“川”字型,它们不仅给高邮留下了古代文明,又带来了现代文明和实施新型工业化的条件。高邮人将以高速公路、京杭运河为依托,以高速公路、道口、运河港口码头为突破口,以工业与基础设施大中型项目为龙头,以城区、开发区、工业园区为重点,以支柱产业、产业集群为支撑,力图把“川”字型高邮城乡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走廊,建设成为经济带(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园区集群、项目集群、农副产品种养加基地)、市场带(规范、规划和建设各类专业市场)、城镇带(新型小城镇密集区)、文化景观带(以运河西堤风光带、盂城驿、文游台、龙虬庄遗址为代表的文化景观核心圈);以界首芦苇场、临泽董潭生态观光农业,八桥绿洋湖、菱塘回族风情为代表的放大的文化景观圈)、物流带、生态带等。这是一幅何等前瞻、壮阔、令人振奋的总体蓝图。
沿着高邮港口码头向东行,5分钟上京沪高速。京沪高速为我们承载资本、物流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同时也让高邮踏上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新跑道。京沪高速、城市大外环、初具特色规模的外环产业带、高邮港口,点线相连,彼此沟通,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开始在这一区域集中,并实施与沿江板块经济的互动,优势互补。随着码头作业区的建设投产,港区以及港区周边区域、大外环区域必然会形成资产重组热、外商投资热。人们算了一笔账: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高邮城区建设需要砂石量超800万吨,现如今,港口区域、外环区域,这些待开垦的处女地,每年需要的建筑材料都是一个难以估计的数字。高邮港口将成为建设材料、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南北物流的水陆转运中心。到时,我们再也不必感叹自己的好东西“待在深闺无人识”了。
沿河大开发的另一大手笔,备受全市人民关注的热电厂项目,眼下也在抓紧洽谈实施过程中。这一项目一旦建成,高邮港区又将形成一系列新生的产业。热电厂每年需要大量的煤炭,将在高邮港口停泊待卸,而每年产生的20万吨煤渣,又将经过加工变成新型的建筑材料进港待运,形成港口与电厂的天然结合。高邮港的建设,已给高邮人提供展示自我,参与竞争的机会和本钱,这里在不远的将来将形成仓储、物流、新型建筑材料、农副产品转运,建筑材料粗加工等一批新生产业,而这些产业又必将通过港口码头、大运河,融入长江、汇入大海。高邮港口码头将成为南北经济交流停靠的“站台’,成为高邮沿河经济汇入长江经济的“入江口”。 
从高邮港口区再往东行,便是我市大外环产业带。目前,这里正在逐渐成为接受长三角的产业扩散和梯度转移和苏南客商投入的核心区域。我们可以毫无愧色地说,高邮在打造沿河经济的同时,正在满腔热忱地拥抱江南,主动地融入长江经济。随着高邮港口的建设,大外环产业带这一核心区必将迎来一个新的投资热潮,产生“裂变”效应。
沿高邮港向南行,26.5公里长的运河西堤旅游风光带已初步建成。下一步,高邮人将一手抓运河西堤风光带的深度开发,通过观赏村、休闲娱乐场所,开发湖上游览和水上渔家乐项目,营造新的旅游景点;一手抓旅游资源的整合,将运西的神居山、清真寺、镇国寺与运东的盂城驿、文游台、龙虬庄遗址以及马棚渡假村整合成旅游有机体,以全新的“高邮二日游”,融入扬州、上海旅游圈,融入沿江的旅游经济。
再看看高邮的城市内部。在“政府不投入、群众不集资、建设不停步”的前提下,高邮人探索出一条“经营城市、以城养城、以城建城”的新路。东扩战略使高邮城建战略决策告别了“鸡蛋壳”式城市和城建“窝里转”的历史,城市建设从此迈向了一个大突围、大开放、大规划、大建设、大发展的新时代,建成了12.6平方公里的东城新区。城市的改造,带来了人们观念的变化,使因“盂城”独有的地形特征形成的高邮人思想中的“盆地意识”,里下河鱼米之乡的安逸生活,小而全的工业链接成的自给自足的“龙型经济”,体内循环的生产消费方式,在经受一次次冲击、碰撞后脱胎换骨。人们观念的变化,又促进了投资环境的改善。近几年来,高邮引进到账投资项目2000多个,总投资额达80亿元。
成绩和数字是辉煌的,然而比数字和成绩更辉煌的是,高邮人在绵延的运河沿岸上打造了沿河经济,融入沿江板块的起跳式发展的新平台。高邮港、京沪高速、大外环、西堤运河风光带等一个个对接未来的支点,将为高邮的沿河经济融入长江经济提供起跳的新跑道。
被唤醒的古老运河,而今正书写着一泻千里的豪迈。历史走到了公元2004年,充满现代化气息的高邮,正在奋展双翼,昂扬高飞。雄心勃勃的高邮人,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张开双臂,拥抱长江,以通江达海的气魄,昂首阔步,走向长江,走向世界!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