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1-05 00:00:00 作者:韩粉琴 来源:今日高邮
市场之乱
七八九三个月是罗氏沼虾的主要上市时段。在这丰收的季节,虾农们却感觉剜肉般地心痛,他们的罗氏沼虾以接近甚至低于成本价的价格出售。
高邮人养罗氏沼虾已有13年历史,历年起市时价格从未低于15元/斤。今年却只有12元/斤,而且价格节节下滑,至7月底,仅8-9元/斤,同比低2.5-3元/斤。8月初前后,由于市政府的干预,价格有所反弹,涨至11元/斤左右。然而好景不长,8月下旬以后,市场价格控制不住地跌,虾农越跌越卖,市场货越多价越低,跌破成本价7.2元/斤。
司徒镇虾农徐天文算了一笔账,去年他养虾每亩水面纯利润1500元,今年只有500元/亩。作为养虾老手,他今年虾养得还不错。有的虾农由于技术不过关,泛塘损失就更大了。
今年虾价剧跌是普遍现象,主要原因是美国、欧盟对国内虾业实行反倾销措施,致使原本大量出口的南美白对虾、基围虾冲击国内市场。大气候使然本来是无可厚非,但罗虾养殖面积占扬州78%的我市,虾价竟比邻县的江都平均低1.5元/斤,与主销区的差价也突破常值2元/斤,有时差价达5-6元/斤,虾农本已微薄的利润被大量转移到外地商贩的口袋!
市农林局孙桂尧副局长痛心疾首地说,高邮罗氏沼虾销售市场有“三怪”:贩子来回跑,塘边价高于市场价,外面的价格并不低。
虽然虾市价格不景气,但交易价格与中介费率无关,虾农的痛心并不影响经纪人挣钱。产地市场、中介为了扩大销售一般重心都偏向商贩。我市2001年通过招商引资建立了扬州禽蛋水产品交易市场,一些水产品加工厂也面向虾农直接收购虾子,加上现有的近千名各类虾业经纪人,大家都想从中获利分羹,争商贩、促成更多的交易竞争。他们到中介市场上挖贩子,打探别人拥有的商贩名单,一个比一个开出更优惠的价格吸收商贩来取货,全然不顾虾农在“流血”。
一些中介组织、经纪人一方面竭力笼络各方商贩,另一方面又欺行霸市、短斤少两。各市场都养了一批打手,交易市场内外布满了眼线;市场门前的路口有人专门拦车,车不开进场就可能寻衅滋事;为防虾农进市场与个体经纪人、商贩谈好价后场外交易,一些市场、中介强令运虾车不清货不得开出交易市场。交易中抹秤头、短斤少两、电子遥控地秤,虾农们常常是敢怒不敢言。
总之,交易中种种不规范行为使吃尽辛苦、饱受市场风险的虾农雪上加霜。
政府之手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罗氏沼虾产业已形成具有10亿元产值的庞大产业集群。假若高邮的罗氏沼虾打了“喷嚏”,全省乃至全国的罗虾市场都可能“感冒”。
正因为高邮罗氏沼虾产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年罗氏沼虾市场遭遇的恶性竞争、价格惨跌,才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与揪心。
7月16日,我市到常州召开高邮罗氏沼虾产品推介会,这是我市首次以市委市府的名义为单一农产品组织推介会。
7月22日,我市成立高邮罗氏沼虾销售协调小组,政府办、农林、工商、公安、物价、交通、三产、水务八部门参与,下设三个工作组:市场价格协调指导组、城乡错峰上市协调组、市场秩序规范管理组,全力维护高邮罗氏沼虾销售价格。
7月26日以来,农林、物价等部门抽调专人进驻“一市两中介”,每日协调指导开盘价、中途价、收盘价、成交量,发布第二日的指导价。他们每天中午12点准时到工作点,晚上六七点钟回单位,还要将有关资料信息整理好,送交我市电视台通过流动字幕将信息公布示众。其他部门、乡镇也纷纷采取行动,履行职责。
政府的强力干预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罗氏沼虾价格迅速从8元/斤涨至11元/斤。但好景不长,9月1日以后,全国的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大量上市,政府指导价渐渐失效,市场又进入低迷状态。各地、各部门也没有精力、没有底气将此项行动坚持到底。物价局是全市价格监督指导部门,天天与江都、常州市场联系,询问价格,与市场经营者进行谈心教育,有时甚至上门干预市场价格,连自己都觉得自己在“犯规”;各地方乡镇政府从当地利益出发,对市政府的种种保护措施自然无法全部响应;市场的经营者更不可能完全听命于政府意志。
货丰价低是市场经济必然的规律,政府之手直接干预价格,治不了标,更治不了本。
市场功过
交易市场作为产销的桥梁,是产业链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数年前,我市没有专业的罗氏沼虾交易市场,虾农们自行雇车过大江到常州水产市场,由于路途远、信息不灵等因素,往往货到地头死。因此,在邮设立专业的市场是虾农和政府的共同心愿。
2000年,我市罗氏沼虾养殖面积为1.47万亩,2004年养虾面积扩至10.2万亩,罗虾市场的建立对于我市罗虾产业的壮大功不可没。
当然,市场、中介获利也不菲。按规定,每成交一斤罗氏沼虾,可得到0.3元的交易手续费。今年10.2万亩虾塘总产量约26000吨,交易费约有1500多万元之巨。精明之士渐渐明白市场中介是块“肥肉”,纷纷欲跻身其中。去年西湖水产品加工厂开业后直接向虾农收购,两家争抢市场的矛盾已初现端倪。当时市政府曾多次出面协调,明确提出,控减交易市场和经纪人的数量,中介行为要到市场内进行。但是,从事罗氏沼虾中介的人还是越来越多。对此,工商部门的同志也颇感委屈:建农副产品市场、开中介、做经纪人均是国家政策大力提倡的事,有人要登记注册,工商部门均无理由拒绝,况且审批有不少前置手续,其他部门也有把关之职。
从业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必然导致不规范的市场竞争、低水平竞争,有的人还采取明的、暗的、官方的、江湖的等各种渠道,各种手段打击对手,扩大势力范围。
市场经营者之间的恶性竞争,眼前损失最重的是虾农。从长远看,损害的则是整个产业。由于罗氏沼虾养殖成本较高,不少虾农是负债经营,现在的价格连成本价都不及,虾农没有效益可言,甚至倾家荡产,欠银行的贷款,欠饲料厂的饲料款,欠经纪人的虾苗款又从何谈起?据不完全统计,全市饲料企业赊给虾农的饲料目前未收回的货款就有3000多万元。这样下去,有几家饲料企业承受得起如此巨额拖欠?“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依附罗虾养殖而存在的运输、捕捞、鱼药等诸多行业的效益又如何维持?
市场之路怎么走,已是我市罗氏沼虾发展中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